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內部效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是指在研究實驗測量中,在完全相同的研究過程中複製研究結果的程度。其用來證明一個特殊的自變量,比如一個程序或政策,引起一個被試因變量的改變[1]。
簡介
在實驗中,內部效度決定了兩個變量的因果關係是否能夠被合適地表現出來[2][3],一個因果關聯基於以下三個內容:
- 原因(自變量)在時間上的發生順序先於結果(因變量);
- 原因(自變量)與結果(因變量)存在關聯性;
- 在實驗觀察中沒有似是而非的其他解釋(其他可變因素)。
影響因素
被試通過對主試的語言行為和態度的察覺,判斷實驗目的從改變反應、進而對被試信息和線索產生個人影響和改變。這種因素可以成為設計污染(Design Contamination)[4]。
- 歷時,或稱「歷史」(history):指在實驗中,時間與實驗變量同時發生,並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該情況下,研究者無法判斷實驗結果是由自變量(獨立變量)引起還是由特定時間引起[5]。
- 成熟(Maturation):實驗中,被試心理發生變化,變得較為成熟、疲倦或對實驗喪失興趣等[5]。
- 選擇(Selection):實驗中,因未能採用隨機化方法來選擇、分配被試,造成實驗前被試的組群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性[5]。
- 測驗(Testing):主試為取得實驗初始狀態,對被試實施前測驗(Pre-Test),而該測驗可能影響之後的實驗處理(Post-Test)[5]。
- 被試亡失(Experimental Mortality):實驗中由於各種原因使較多被試中途退出或死亡,導致研究者因為樣本太小或組間被試不均,而無法對結果作出正確解釋[5]。
- 統計回歸(Statistical regression):在實驗處理前,因為選擇了具備某一特徵的極端部分的被試,實驗處理後的後測驗分數有回歸到平均數的趨向。
- 儀器使用(Instrumentation):實驗過程中使用儀器不當、儀器失靈、測驗材料出現問題或實驗儀器改變,而導致實驗結果不具有可信性[5]。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