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軍人保障標識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軍人保障標識牌中國人民解放軍集軍人保障卡、電子傷票、身份標識等等應用於一體的標識牌,是解放軍軍人辨別身份的標識[1]

簡介

2013年1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2016年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改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啟動了軍人保障標識牌的研製工作,主要包括:

  1. 研製軍人保障標識牌;
  2. 擴充軍隊人員基礎資料庫;
  3. 研發軍人保障標識牌信息系統;
  4. 制定軍人保障標識牌配套制度[1]

2015年4月,解放軍組織了軍人保障標識牌原型系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某部試驗試用,軍地科研單位及試驗部隊制定了《軍人保障標識牌部隊試驗試用大綱》。

2017年初,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組織在海軍、空軍、火箭軍部隊全面試驗試用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重點是[1][2]

  1. 試勤務應用
  2. 試數據建設
  3. 試技術實現
  4. 試製度機制

功能

軍人保障標識牌重點有6項功能:

  1. 保留軍人保障卡「依卡管理、憑卡供應」的功能
  2. 身份認證和人員全域管理;
  3. 保障需求感知;
  4. 戰場人員呼救、搜索和救治;
  5. 遺骸辨認;
  6. 保障業務協同[1]

設計

軍人保障標識牌系統由主牌、無源副牌、有源副牌、應用系統組成。

其中,主牌及無源副牌由金屬牌構成,刻有所屬人姓名、血型、軍階、編號;副牌內部含有晶片,可以存儲和讀取身份等救治信息。

有源副牌的外形像腕錶,可測心律、發呼救信號及需補充物資的信息;應用系統是外形像手機的手持機,可接收和定位呼救信號[1]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