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冨嶽三十六景
葛饰北斋创画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冨嶽三十六景》是日本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創作於晚年的代表作,屬於浮世繪中的「名所繪」,為描繪由日本關東各地遠眺富士山時的景色。初版只繪製36景,因為大受好評再追加10景,最終此系列共有46景。一般俗稱初版的36景為「表富士」,追加的10景為「裏富士」。初版於1831-1834年(天保2-5年)發行[1],出版商為西村屋與八。

特色
《冨嶽三十六景》的過人之處在於以同一主體變化出各不相同的畫面, 每幅畫面的視點均有實際依據,其中有13幅自江戶,4幅自江戶郊外,3幅自江戶東部的其他地區,18幅自東海道各地,7幅自富士山所在的山梨縣,最後以富士山頂的局部近景結束。每一幅都以富士山為背景,與人們的勞動、生活場面巧妙結合,在動與靜、晴與雨、波濤與富士山等對立關係的構成上,結合典型的日本傳統線描紋樣及裝飾性色彩,以西方繪畫的透視原理和明暗對比手法拓展畫面空間及深度。此系列獲得廣泛好評,在當時掀起了「名所繪」新的創作高潮,對後世亦影響深遠,歐洲印象派畫家莫奈、高更收藏了該系列作品,並深受其創作風格影響。系列中的《神奈川沖浪裏》一幅更舉世聞名,成為日本美術的世界性標誌性作品。描繪富士山「赤富士」、「黑富士」形態的《凱風快晴》和《山下白雨》也是這個系列的經典之作。
一覽
原三十六景即「表富士」,後來追加十景即「裏富士」。以下排序僅為方便瀏覽之用,不具特別意義。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