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馮熙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馮熙敏
Remove ads

馮熙敏(1886年7月25日—1964年),字叔捷[1]直隸省天津縣人,宣統二年進士。[2][3]

Thumb
馮熙敏教授

生平

清德宗光緒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西元1886年7月25日)出生

6歲就讀於馮氏私塾,熟讀「四書五經」。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天津鈴鐺閣官立中學堂。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秋,入學北洋大學堂工科土木工學門甲班生[4],宣統二年畢業。

宣統二年五月,北洋大學堂預科學生補習期滿,照中學堂給獎,獎給拔貢生[5]

宣統二年十月,學部會考北洋大學堂畢業學生,馮熙敏得85.61分,考列第一名最優等[6]

宣統二年十一月初九日己酉(1910年12月10日),賞給進士出身,授為翰林院編修。[7][8][9]

國史館協修

翌年,受命為「欽命辛亥襄校官」,主持政府對回國留學生的鑒定考試。

中華民國成立後,參與鐵路建設,測量漢口至廣州的地形。

民國二年(1913年)應聘執教於北洋大學,是該校的兩個中國教授之一,主講測量學,製圖學、投影幾何學等課程。教學中,備課充分,授課按時,認真負責,深受同學的歡迎:善於啟發誘導,因材施教;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繫、重視實習課的開設。

抗日戰爭爆發後,因病留天津,未隨校內遷,但多次拒絕與日偽合作,保持了民族節操。

抗戰勝利後,參加北洋大學的復校工作,並繼續任教其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校經院系調整後更名為天津工學院,仍執教於此。

1964年病逝,終年79歲。同人印行有《馮叔捷教授紀念文集》

Remove ads

家庭

胞兄馮熙運北洋大學校長。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