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減字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减字谱
Remove ads

減字譜是中國古代特有的一種記譜法,僅用於記錄古琴曲。其屬於指法譜英語Tablature的一種,由更早的文字譜發展而來。它出現於唐代,明代的《神奇秘譜》是已知最早的刊印減字譜集[1]

Thumb
大還閣琴譜》中的《白雪》減字譜
Thumb
琴學入門》中減字譜與工尺譜同時使用

歷史

古琴減字譜唐代時已經出現,一般認為由唐代曹柔發明。

唐以前的古琴譜為文字譜,將指法名稱和序、徽位結合為文字寫成。然而文字譜十分繁複、使用不便,相傳曹柔將文字譜指法、術語中有特點的部分簡化、組合,發展為減字譜。[2]據明蔣克謙在《琴書大全》中的記載:「制譜始於雍門周。張敷因而別譜,不行於後代。趙耶利出譜兩帙,名參古今,尋者易知。先賢製作,意取周備,然其文極繁,動越兩行,未成一句。後曹柔作減字法,尤為易曉也。」[3]

除曹柔說以外,也有學者認為減字譜早在三國時代便已誕生,為曹植所首創。《琴苑心傳全編》中所記載的「古之為譜,分左右之指法而備立之,操之言一而譜之言數蓗其倍,迨魏植分左右指法而扭為一字」中的「魏植」便被認為是三國魏的曹植。[4]

最初由於不同琴家對於文字譜減取的方式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從減字體系。此後從晚唐到兩宋時期為減字譜的發展期。與之前相比,這一時期一些術語得到了更加簡化,右手「繁聲」指法得到分化,左手指法也獲得了發展,以與聲韻相配。之後減字譜進一步成熟,單聲指法取代了「繁聲」指法,術語也逐漸規範,至南宋時,減字譜已經基本定型。[2][5]現存最早的減字譜為南宋詞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收錄的《古怨》琴譜。[3]清代《大還閣琴譜》則開始採用了徽分記譜法,相鄰的徽之間分為十等分,按音位標註為「幾徽幾分」,與之前減字譜記載的相對位置相比,使得音位準確度更為提高。[6]

除古琴譜之中,在等樂器譜中也有使用減字譜。[3]

Remove ads

譜字

Thumb
譜字示例

古琴減字譜將左右手指法、音位等減筆,取偏旁部首等按一定方式組合為譜字。[7]減字譜通常會在曲名下標明調名,正文由譜字組成,並以小字作為旁註。一個典型的譜字上半部表示左手各指徽位,下半部則表示弦名以及右手指法。例如,譜字「」左上角的「夕」表示左手無名指,右上角的「十」表示第十徽,下方的「四」指第四弦,「勹」則表示右手中指向內撥彈。[6][8]

如若譜字省去左手徽位或右手指法的標記,則表明與前一譜字相同。[6][8]

據統計,目前存世的減字譜有100餘種,譜字達1000餘個。[7]

常見減字符號

以下列出了一些減字譜中的常見符號。[8][9][10]

音別符號

更多資訊 符號, 名稱 ...

右手指法符號

更多資訊 符號, 名稱 ...
Remove ads

左手指法符號

更多資訊 符號, 名稱 ...
Remove ads

左右配合指法符號

更多資訊 符號, 名稱 ...

其他符號

更多資訊 符號, 名稱 ...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