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凱恩號譁變

小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凱恩號譁變》(The Caine Mutiny)是1952年普立茲獎小說類獲獎作品,作者是赫爾曼·沃克。這篇小說來源於作者在二戰中在兩艘掃雷驅逐艦上服役的真實經歷,主要探討當漂泊在大洋上時,艦長和船員們的道德倫理。名稱中的「譁變」是法律意義上的,而不是暴力的,其真實發生於1944年的颱風眼鏡蛇中。

暢銷程度

《凱恩號譁變》於1951年8月12日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並連續占據榜首長達17周。在1952年5月25日,該書重登榜首,並繼續占據該位置長達15周。該書擠入暢銷書排行榜共計122周[1]

創作背景

沃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兩艘美國海軍掃雷驅逐艦上服役過。這兩艘掃雷驅逐艦由一戰期間服役的克萊蒙森級驅逐艦改裝而成,分別是贊恩號驅逐艦英語USS Zane (DD-337)蘇哈德號驅逐艦英語USS Southard (DD-207)。這篇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基本上屬於自傳體性質。比如基弗(Keefer)和威利(Willie)這兩個角色的原型是沃克服役期間接觸過的戰友。

作品改編

1954年,該小說被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搬上銀幕,製作成同名電影。這部電影由亨弗萊·鮑嘉飾演主角奎格船長。這一角色的成功出演為鮑嘉贏得了個人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奧斯卡獎提名。

隨著小說的成功,沃克把它改編成兩幕話劇,命名為《凱恩號譁變:法庭激辯》。這部話劇由查爾斯·勞頓導演,並於1954年首次搬上百老匯的話劇舞台,之後又曾兩次在百老匯上演。

Thumb
首都劇場自1956年起成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專用劇場.

沃克改編的兩幕話劇在1988年由英若誠翻譯成中文。英若誠邀請查爾頓·赫斯頓導演將其於1988年10月18日首次搬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台。之後該劇曾多次在北京人藝上演(2006年[2]、2007年[3]、2009年[4]、2012年[5]、2018年[6]和2022年[7])。2024年10月,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特地來上海演出這部話劇。[8]

美國導演威廉·佛雷金根據《凱恩號嘩變》的話劇改編同名電影,於2023年9月3日在第80屆威尼斯影展首映,10月6日上架串流影音平台派拉蒙+。相較於原作,電影的故事發生在近現代的波斯灣,而非原著的二戰。由於導演威廉·佛雷金因病於2023年8月7日在美國洛杉磯去世,此片成為了佛雷金的遺作。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