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凱特人
西伯利亚地区族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凱特人(俄語:Кеты,凱特語: Ostygan),是居住在西伯利亞的一支操凱特語的民族。在沙皇俄國時期,他們與其他一些族群(如漢特人)一起不加區分地被稱作「奧斯佳克人」,隨後,又因其居住在葉尼塞河的中下游地區而被稱作「葉尼塞-奧斯佳亞克人」。現在,凱特人居住於葉尼塞河的中東部地區。


歷史
凱特人被認為是曾游牧於西伯利亞中南地區的古族群的唯一後裔。今天的凱特人是葉尼塞林區漁獵民族的後代,他們繼承了西伯利亞南部地區凱特族的文化。早期的部落從事漁獵活動,並飼養馴鹿。葉尼塞河下游地區的凱特人自稱尤克人,尤克一詞在愛斯基摩語中意為「人類」。
凱特人地區於17世紀併入沙俄。凱特人的反抗最終無效,並被逐入分散的地區。原本組織嚴密的父系社會因此逐漸瓦解。
20世紀,蘇聯在此推行農業集體化。1930年代,蘇聯實行原住民族民族自定族屬政策時,凱特人的民族地位得到承認。
凱特族人口自1923年至今相對穩定。根據2002年人口普查結果,俄國境內現有1494人,而1970年時為1200人。今天,凱特人居住於沿河的小城鎮中,不再從事游牧。
語言
凱特語與西伯利亞的其它語言迥然不同,是葉尼塞語系唯一的活語言。
Ket一詞本意為「人」(複數:deng)。 卡斯河、瑟姆河、杜布切斯河沿岸的凱特人自稱為"jugun"。1788年,彼得·西蒙·帕拉斯在其旅行日記中首次發表了關於凱特語的調查報告。
1926年,曾有1428名凱特人,其中1225人(約占85.8%)使用凱特語。1989年人口普查表明,凱特語的使用者只剩537人(約占48.3%)。[來源請求]
宗教
1930年代前,薩滿教曾是傳統宗教,但到1960年代幾乎無法找出真正的薩滿。
族源
凱特人是葉尼塞語系人群的一支。凱特人的Y染色體單倍群以單倍群Q-M242為主。凱特人的常染色體有約40%的古代北歐亞人血統,與楚科奇人、科里亞克人和美洲原住民有關。[1]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