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凱 (皮克特人領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凱(皮克特語:Cé)是中世紀早期的一個皮克特人領地,位於今英國蘇格蘭阿伯丁郡。

文獻記載
《皮克特編年史》記載,在阿爾巴分封給克魯伊赫涅的7個兒子之後,「凱」成為其中一個領地。第一任國王也叫做「凱」,其統治持續15年[1]:81。一些資料對此有異議,認為他的在位時間為11年、12年或20年[2]。
克魯伊赫涅的7個兒子,又稱7個「省」,代表皮克特人內部的劃分。這些王國由世襲首領統治(後稱「莫爾馬爾」,意為「大領主」)。愛爾蘭史料有時稱他們為國王(ríg),但在愛爾蘭傳統中,所有統治者都被如此稱呼,其實際地位則由形容詞加以說明。在中央權力薄弱時期,這些地方統治者的獨立性會更強[3]。
「凱」出現在兩部失傳的傳奇作品的標題中,這些作品收錄於10世紀—11世紀的愛爾蘭故事目錄中[4]:《劫掠凱峰》,講述在「凱峰」發生的戰鬥;以及《費巴爾之子加洛劫掠凱平原》,講述了費巴爾之子加洛劫掠「凱平原」的故事[5][6]。另一篇中世紀愛爾蘭故事中提到一位名為弗里格魯伊的人物,他被稱為「凱的皮克特平原」工匠,進一步證實該地區的居民為皮克特人[4]。
阿多姆南在《哥倫巴的生活》中記載,在6世紀晚期,哥倫巴為一位名叫阿特布拉南的人施洗,該人被稱為「凱地區戰團首席指揮官」[7]。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凱」的名字保存在今阿伯丁郡的本納希山的名稱中,該名意為「凱的人民的山」,說明該山上的「母親峰」堡壘可能是「凱」的主要聚居地[8]。「凱平原」可能包括加里奧赫、頓河流域以及東部的海岸平原[4],且以烏里河流域為中心[6]。
「凱」還包括班夫、布坎以及今稱馬爾的阿伯丁郡其他地區[9][5]。
羅馬不列顛時代結束後,在蘇格蘭東部形成多個皮克特人王國。南部鄰近「凱」的瑟爾金德王國又細分為福特拉(今阿索爾)、菲布(今法夫)和瑟爾金德(今安格斯)。在西部,今因弗內斯附近,可能存在著菲達赫王國;而在極北部和北方群島則存在著凱特王國,其名後來成為凱瑟尼斯郡的名稱的來源[9]。
至6世紀,皮克特人被分為北皮克特和南皮克特兩大王國[9]。「凱」可被視為兩者之間的邊境區域[6]。
靠近今達夫敦的莫特拉赫教區教堂可能位於「凱」的領土上,它是後來的阿伯丁教區的最初所在地,其起源可能是約700年時「凱」地區的主教座堂[1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