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切瑪
藏族节庆食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切瑪(藏語:ཕྱེ་མར་,威利轉寫:phye mar),全稱「楚酥切瑪」[1][a],也稱切瑪盒[3](藏語:ཕྱེ་མར་གྱི་འབོ།,威利轉寫:phye mar gyi 'bo)、切瑪斗,漢語譯為五穀豐收斗[4]、豐收吉祥斗[1]、吉祥斗或酥糕彩斗盒[5],藏族節慶食品,寓意五穀豐登、人壽年豐、吉祥如意[6]。


應用
切瑪傳統上常在過年過節、迎送賓客時用,如新年、開犁節等,在婚禮、祀神、招福招運、寺廟慶祝大典或其他重大慶典活動等場合也有使用[3]。藏曆新年前,藏族人家都會趕製或購買切瑪盒[1][7]。
起源
西藏自古有在農業、牧業收穫完畢後,進行團聚慶祝豐收的傳統。在慶祝時往往會有藏戲演出,在藏戲演出場的中間立一根柳樹,柳枝上懸掛藏戲創史人湯東傑布畫像,底下放裝有糌粑的斗,糌粑上放幾塊酥油片,中間插一枝箭,寓意吉祥圓滿。這種斗便是切瑪的前身。最初,切瑪外形簡單,僅擺放一些糌粑、酥油而已[3]。
製作
切瑪由切瑪缽(切瑪盒)、炒麥粒、糌粑、羅薩梅朵和仔卓等構成[5]。切瑪盒是一種斗型長方形盒子[8],中間有隔板分開,分別盛入炒麥粒和糌粑,一般左面裝炒麥粒,右面裝酥油糌粑,裝得滿滿的,堆成金字塔形[2],上面插上羅薩梅朵、仔卓[b]或雞冠花[7],象徵著人壽年豐、吉祥如意。羅薩梅朵就是染色的青稞穗和麥穗,「羅薩」意為新年,「美朵」意為鮮花[9]。仔卓也叫酥油花,是藏族的一種手工油塑藝術品,以酥油為原料製作,形狀有些像中國內地古時的令箭[7]。仔卓的主題有人物、花卉、樹木、飛禽、走獸等[5][10][11]。
切瑪盒用木板、玉石等材質製作,市場上銷售的多為木質,切瑪盒外部繪有各種吉祥的花紋圖案[2],常有吉祥八寶、七珍、和氣四瑞、六長壽、二龍戲珠、花朵、鮮桃、日月等吉祥圖案。切瑪斗的銷售主要集中在新年前[c][4]。吉祥八寶也叫「八吉祥徽」,有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雙魚等。七珍包括國王、皇后、大臣的三種耳飾,犀牛角,珊瑚樹、象牙和三眼寶石。和氣四瑞是指大象、猴子、山兔和鷓鴣。六長壽是指岩長壽(山)、水長壽、樹長壽(松樹)、人長壽(壽星)、鳥長壽(仙鶴)和獸長壽(鹿)等[7]。
新年時,藏族家家都把切瑪裝好。初一早上,全家人洗漱完畢後,穿上節日盛裝按輩序就坐,家中主婦手捧切瑪斗對每位家人說「扎西德勒」(藏語,意為「吉祥如意」),對方則抓幾粒麥子邊向上撒邊說祝福語,一般灑三次[14],然後抓一點切瑪送進嘴裡。家裡每個人都要經過這個儀式,甚至會給嬰兒嘴裡也要放一點切瑪[15]。家庭儀式後,家中兩人會一個拿青稞酒、銀酒碗,一個手捧切瑪到鄰居、親友家拜年,敬獻切瑪和青稞酒,並互相祝福[7]。
備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