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冠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冠雄(1861年6月7日—1927年6月24日[1])字子英(又作資穎),福建省福州府侯官縣人,中華民國海軍上將。[2][3]
Remove ads
生平

劉冠雄的父親是一位貧窮的箍桶匠。1875年(光緒2年),劉冠雄入福建馬尾船政學堂駕駛科第4期學習,4年後畢業。此後,劉冠雄不斷接受訓練並昇職,1883年(光緒9年)被任命為高速船揚威艦的幫帶。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中,劉冠雄奉命前往福建省。但在途中,為討伐朝鮮的東學黨,劉冠雄奉命改赴朝鮮。[2][3]
1885年(光緒11年),劉冠雄被任命為戰艦定遠艦的大副。1886年(光緒12年)3月,劉冠雄被清朝選拔為留學生,赴英國留學。在學習了各種技術後,於1887年12月歸國。此後他被任命為靖遠艦艦佐,擔任千總(六品官,相當於少校)。[2][3]

1894年(光緒20年),劉冠雄昇任靖遠艦幫帶,參加甲午戰爭。劉冠雄在大東溝海戰中同日本海軍交戰,在戰鬥中果敢操船,十分善戰。後來他獲得袁世凱讚賞。[2][3]
1895年1月,在威海衛海戰中,靖遠艦被擊沉,劉冠雄被救出。甲午戰爭結束後,劉冠雄因大東溝海戰的功績而被留在海軍中。1898年(光緒24年),升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戰艦海天艦的管帶。[2][3]
1904年(光緒30年),劉冠雄奉命率海天艦自秦皇島赴江陰裝運軍火。途中,儘管天氣惡劣,但劉冠雄不顧大副杜錫珪的諫止,仍命該艦急速前進,以及時完成任務。結果,該艦在吳淞口附近海域觸礁沉沒,釀成重大事故。然而,經過袁世凱的力保,劉冠雄僅被革職。此後,劉冠雄歷任德州兵工廠總辦、北洋海防營務處會辦、廣東水師營務處總辦。[2][3]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冠雄赴上海投上海都督陳其美,被任命為滬軍都督府海軍高等顧問。1912年(民國元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劉冠雄任海軍部顧問。但不久,他和湯薌銘、杜錫珪同赴煙臺,投歸袁世凱。[2][3]
同年3月,唐紹儀內閣成立,劉冠雄被任命為海軍總長。此後,劉冠雄為近代海軍制度的整備作出了貢獻。同年12月,獲授海軍上將。後來他歷任陸徵祥內閣、趙秉鈞內閣、熊希齡內閣、徐世昌內閣的海軍總長。[2][3][4]

1913年(民國2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劉冠雄親自率艦隊南下,參加進攻吳淞炮台的戰鬥。劉冠雄獲袁世凱任命為南洋巡閱使,擊敗了江蘇省的反袁軍。因立下軍功,劉冠雄獲授一等文虎章、一等嘉禾章。[2][3]
同年12月,福建都督孫道仁被北京召還,劉冠雄兼任福建都督(同年12月,福建都督之位廢止)。劉冠雄受到福建省內的國民黨彈壓,勢力基本喪失。1914年(民國3年)2月,被北京召還。[2][3][4]
Remove ads


1915年(民國4年)12月,袁世凱稱帝,劉冠雄獲封二等公。但劉冠雄自己對袁世凱稱帝並不十分贊同。1916年(民國5年)1月,劉冠雄離開北京南下,以加強對海軍的統制,但消極討伐護國軍。[2][3]
同年6月袁世凱死去,劉冠雄辭職寓居天津。同年7月,應國務總理段祺瑞的邀請,劉冠雄在段祺瑞內閣中再度出任海軍總長,後來又連續擔任王士珍內閣、錢能訓內閣的海軍總長。劉冠雄認為增強海軍是國防的要務,所以積極推進増強海軍的10年計劃。但實際上,由於北京政府財力不足且重視陸軍,使得該計劃未能實現,僅在人材培養方面取得一定成果。1919年(民國8年)12月,劉冠雄辭去海軍總長職務。[2][3][4]
1922年(民國11年)11月,劉冠雄被任命為福建鎮撫使。當時福建省內,北京政府派的薩鎮冰和南方政府派的林森正在進行激烈的政治鬥爭。由於受到後者的壓力,劉冠雄被迫離開福州南赴廈門。翌年1月,在孫傳芳的支援下,薩鎮冰驅逐了林森,一度薩鎮冰和劉冠雄共同被任命為辦理福建善後事宜。不久,劉冠雄改任閩粵海疆防禦使。同年11月,劉冠雄引退,寓居天津。[2][3]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