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寶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寶珺(1931年9月13日),生於天津。中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名譽所長、四川科協主席、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1]。曾對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提出反對,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備忘錄》的作者之一[2]

快速預覽 劉寶珺, 出生 ...

生平

1931年生於天津市。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父親劉學信從山東省政府統計委員會任上回到天津,靠家產維生。1947年從河北省立天津中學畢業,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50年考入國立清華大學理學院地質系,1952年整系轉入北京地質學院。

1958年調往成都地質勘探學院任教。1966年2月27日,受四清運動影響,下放至四川冕寧參加為期3個月的勞動。1981年評為教授,1989年10月獲第一屆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99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學部委員)。1996年,被聘為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高級顧問。1999年10月受邀回天津南開中學作「二十一世紀的資源與環境」講座。2008年6月15日,出席成都市政府、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聯合舉辦汶川「5·12」大地震與成都地質環境論壇[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