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路易斯拐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路易斯拐點(英語:Lewis turning point)是指經濟發展中的一種狀態,即鄉村勞動力投身製造業導致鄉村勞動力減少,並導致農民工和非熟練工人的工資上漲。這種現象通常由勞動力短缺引起。直到再次達到勞動力剩餘的狀態後工資不再上漲。該術語由經濟學家威廉·阿瑟·路易斯提出,故名路易斯拐點。在路易斯拐點發生後,意味著經濟需要平衡發展。[1]Piazza認為,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到達路易斯拐點後,會導致金融動盪和增長前景的持續下降。[2]
通常情況下,到達路易斯拐點會導致工資增加。[1]然而在一些情況下,如1870年至1920年間的日本,由於農業生產率的快速提高,產生了勞動力的過剩,抑制了實際工資的上漲。[1]有人認為中國在2010年已達到了路易斯拐點,因為該國的廉價勞動力迅速減少,農民工工資大幅增加。[3]儘管中國人口眾多,但在2010年代初期,中國面臨勞動力短缺,工人實際工資自2003年以來幾乎翻了一番。非技能工作的工資快速增長意味著已達到路易斯拐點。[4]然而,《中國經濟評論》等其他期刊則稱中國尚未達到路易斯拐點。[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至2025年之間達到劉易斯拐點[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