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永鋒
研究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永鋒(1977年10月—2025年3月5日),中國材料科學家,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研發高效儲氫材料可用於氫燃料電池汽車,他開發的電極材料發掘了電池安全性與續航能力的潛能,有利於碳中和的實現。
生平
劉永鋒出生於一個學術家庭,本科考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0年在同一院系讀碩士。2002年直升博士,師從潘洪革、雷永泉,2005年獲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La-Mg-Ni-Co系貯氫電極合金的相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研究》後來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1]後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7年回國後任教於浙江大學,2012年升為教授,成為「求是特聘教授」之一。[2]
劉後來所獲榮譽包括浙江省自然科學學術獎二等獎(2010)、杭州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2010)、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11)、杭州市青年科技獎(2011)等。2012入選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的贊助名單,2014年獲選為Elsevier中國高被引科學家之一。2015年列入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並獲「青年長江學者」稱號。[2]
學術貢獻
劉永鋒系統研究了納米化製備金屬配位氫化物(NaAlH4、Mg(BH4)2等),通過催化劑(二維Ti3C2、納米CeO2@C等),大幅提高材料的吸放氫動力學性能和循環穩定性。其團隊開發的納米TiO2修飾的NaAlH4材料,可實現室溫下的高效儲氫,打破了傳統材料依賴高溫條件的限制。 另外他提出「La-Mg-Ni-Co系」合金設計,優化了電極合金的電化學性能,為商業化的氫能源電池開闢了道路。[4]
劉永鋒團隊還研發了新型矽基複合陽極材料(如Li-Si合金修飾的Mg2Si)以應對鋰離子電池的容量衰減,大幅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其研究成果發表於《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他還提出用表面包覆(如Li2CO3包覆α-Fe2O3納米晶)來抑制電極材料的結構坍塌,突破了鋰電材料的開發瓶頸。 [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