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章 (1939年)

中国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章(1939年1月22日—2020年2月20日),原名劉璽,字爾玉,男,河北興隆人,中國民間詩人[1]

快速預覽 劉章, 本名 ...

生平

1939年1月22日出生於河北省興隆縣上莊村的貧困家庭,原名劉璽。不滿周歲時,父親在黑龍江被侵華日軍害死。由於三光政策,家鄉被劃為無人區,在深山老林跟叔父長大[2]。隨後母親改嫁[3]

劉璽在幼年接觸抗日民歌和舊唱詞,中學開始寫詩。1956年畢業於興隆中學,被保送升入承德高中,同年創作的十六行小詩《礦山之夜》在《承德群眾報》發表;《我要做一個普通農民》在《人民日報》發表[4]。隨後,發生了反右運動,他因為支持流沙河而遭到批判。1957年末寒假沒有返校,1958年4月辦理退學手續,獲肄業證書。此時又正值大躍進運動,他下鄉勞動,同時以劉章為筆名,創作和發表詩歌,風格由自由體新詩轉向民歌體[5]。1958年10月在《詩刊》發表短詩《日出唱到太陽落》20首。年末到半壁山公社文化館參加工作,1959年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發行首本詩集《燕山歌》,同年又有敘事詩集《五鳳山之歌》問世。1960年與當地村女徐貞結婚[3]

1962年,奉省委書記張承先和省文聯主席田間之命,還鄉參加農業生產,同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並出版詩集《葵花集》。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1年任上莊村黨支部書記,1975年任興隆縣文化館副館長。1976年被借調到北京《詩刊》社工作,曾任作品組代組長[6]。1977年12月到河北省歌舞劇院從事歌詞寫作,1982年調石家莊市文聯,1983年任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協主席。曾任《詩刊》編委、《中華詩詞》編委國際華文詩人筆會理事、《燕趙詩詞》主編、河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中國歌謠學會副會長、中國鄉土詩人協會會長、第五至七屆河北省政協委員。1988年被評為一級作家,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12月被評為河北省省管專家[7]

2020年2月20日11時在石家莊逝世,終年81歲[8]

Remove ads

作品

劉章的作品以興隆燕山風土人情為主要物質和精神資源[9]。主要出版有《劉章詩選》《劉章自選詩》《劉章散文選》《劉章詩訶》《耕讀隨筆》《劉章絕句選》《白話格律詩》等詩文集。詩歌《寸草情》《山葡萄》《牧羊曲》等,以及散文《搭石》《飽山》等被選入教材讀本[10]。組詩《北山戀》1980年獲全國首屆中青年詩人新詩獎,歌詞《知音歌》獲中宣部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被詩壇譽為「中國當代新古典主義第一人」[11]

劉章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寫就的一首沒有階級鬥爭內容的詩《牧羊曲》在1973年的《河北文藝》發表。2003年非典時期,寫下《戴口罩的春天》。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寫就《中華民族在災難錘鍊中向前》及《英雄少年篇》[12]

紀念

2014年,首屆「中國興隆·劉章詩歌獎」在劉章的家鄉興隆舉辦。該活動由河北省文化廳、承德市委宣傳部主辦,興隆縣委、縣政府承辦,每兩年舉行一次[13]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