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剛果—大洋鐵路

剛果共和國鐵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刚果—大洋铁路
Remove ads

剛果—大洋鐵路 (法語:Chemin de fer Congo-Océan,簡稱CFCO),中文或簡稱大洋鐵路,是一條連接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薩市和位於大西洋岸的港口城市黑角的鐵道路線,包括支線全長885公里。建於1923年至1934年間。作為溝通該國最大海港城市及首都布拉薩市兩大經濟中心的幹線鐵路,剛果—大洋鐵路也是剛果鐵路的核心路線,該國主要城市多分布於該路線沿線。

快速預覽 剛果—大洋鐵路 Chemin de fer Congo-Océan, 概覽 ...

歷史

1923年,為了輸出法屬赤道非洲內陸地區的礦石、橡膠等資源,法國決定在剛果修築鐵路,共斥資2.31億金法郎,招工12萬人[2],由於施工環境惡劣,造成了大量勞工傷亡,殖民政府不得不為此招募了查德薩拉人[3][4]、華人修築鐵路[5],該鐵路隨即於1934年4月13日成功通車[3]:23,至鐵路竣工時,已有超過20,000名勞工死亡,曾到訪當地的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也在《剛果之行》中批判該工程是「真正的人類生命消費者」[6],後世一些學者也批評了殖民者在修築過程中強迫勞動、壓榨工人的行為[7][8]。該鐵路日後成為連結首都布拉薩市與第一大海港黑角的交通要道,鐵路沿線的多利西恩卡伊等城市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發展。馬里安·恩古瓦比成為剛果總統後,鐵路全線連同其機車車輛修理廠均被當局收歸國有[9]。與此同時,在外國企業的支持下,鐵路上的蒸汽機車相繼為內燃機車替代,亦增設了車站,更換了路軌,大洋鐵路運輸力得以上升[10]

1962年,剛果政府修築了一條從蒙貝洛法語Mont-Bélo通往姆賓達的支線鐵路,以對接長期缺乏鐵路的鄰國加彭,該國東南部莫安達所出產的錳礦即透過一條索道運往姆賓達,然後再經由該鐵路支線輸出至國外,直到加彭縱貫線於1986年通車為止[3]:24。1976年,一條連結多利西與比林加的分岔線開始修築,並於1985年竣工[3]:24。冷戰結束後,因長年內戰,大洋鐵路沿線基礎設施多遭到毀損,直到戰爭結束後才開始修復,2007年,因為外輸木材的需要,剛果又修築了另一條支線鐵路[10]

Remove ads

現況

剛果—大洋鐵路大致呈西南東北走向,與同樣連結布拉薩市和黑角的國道1號大致平行[11][12]。鐵路全線由同名的營運公司營運管理,其中連結布拉薩市與黑角的幹線長512公里,連結蒙貝洛與姆賓達的支線長約285公里,連結多利西與比林加的分岔線長約91公里[13]。由於沒有鐵路及出海口,剛果的鄰國中非共和國等國的出口產品從烏班基河順流進入剛果後,也會透過該鐵路運輸至大西洋沿岸的海港[14]。2016年,德尼·薩蘇-恩格索再度當選總統後,其反對者在普爾省發起叛亂,該鐵路一度遭到切斷,直到2018年才恢復營運[15]

該鐵路現階段並未與任何鄰國的鐵路相連結,加彭曾計劃將其縱貫線鐵路延伸至剛果,並與該鐵路相對接[16],而剛果共和國當局也正與剛果民主共和國協商修築一座橫跨剛果河的公鐵大橋,將剛果—大洋鐵路連結至金夏沙[17]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