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刪海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刪海經》(英語:The Lost Sea)由導演洪淳修所執導的一部紀錄片[1],歷時五年完成,拍攝地為金門縣後豐港。片名發想自記載怪物故事的中國古籍《山海經》,取其諧音為「刪」海經,來隱喻海中一種名為鱟的古生物,因水頭商港的填海造陸工程,導致海洋整個被填平,最後使鱟與漁人失去海洋的故事。該片觸及的不只是生態環境議題,更以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待鱟,思考台海兩岸之間在政治上的矛盾關係,是拍攝鱟相關紀錄片中少見的影片觀點。影片發表後獲多項國內外獎項肯定。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8月29日) |
Remove ads
影片簡介
在金門,有一群人,他們的祖先因戰爭落腳於此,三百年來烽火連天的歲月,他們仰賴家門前的海維持了生計;在金門,海裡有一種活化石,當大部分棲地在人為開發下消失殆盡,牠們卻在充滿軍事陷阱的沙灘上生生不息。和平來了,他們和牠們的生存危機才正要開始…。[2]
獲獎紀錄
- 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 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
-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新世代觀點獎
- 南方影展/當代觀點獎
- 社會公義獎
- 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賞
- 法國世界漁人影展/評審團獎
- 法國格魯瓦國際島嶼電影節/一見傾心獎
- 印度蒂納生態影展國際競賽類/銀獎
- 法國國際環境影展/觀摩片
- 美國舊金山國際海洋影展/競賽片
- 巴西Ecofalante國際環境影展/競賽片
- 葡萄牙國際環境影展/競賽片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