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歷山大·羅曼諾維奇·別列亞耶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Рома́нович Беля́ев,羅馬化:Aleksandr Romanovich Belyayev,1884年—1942年),蘇聯科幻小說作家,作品有《陶威爾教授的頭顱》(1925年)、《水陸兩棲人》(1928年)等等,被稱為「蘇聯科幻之父」。《水陸兩棲人》(1967年)和《陶威爾教授的頭顱》(1984年)曾在蘇聯被改編成電影。

生平
亞歷山大·別利亞耶夫出生於斯摩棱斯克的一個東正教神父家庭。父親在接連失去兩個孩子(妹妹妮娜幼年因肉瘤夭折,獸醫專業在讀的弟弟瓦西里在乘船旅行時溺水身亡)後,希望他繼承家族傳統,將其送入斯摩棱斯克神學院就讀。然而別利亞耶夫並未表現出虔誠信仰,甚至在神學院期間成為無神論者。畢業後,他並未宣誓成為神職人員,轉而進入法學院深造。求學期間父親去世,他不得不通過家教和戲劇創作來維持母親及其他家人的生計。
1906年從法學院畢業後,別利亞耶夫成為執業律師並建立起良好聲譽。這一時期經濟狀況顯著改善,他常在勝訴後週遊各國作為休憩。其間他持續進行小規模寫作,對文學的興趣與日俱增,最終於1914年棄法從文。然而恰逢而立之年,他患上了肺結核。
由於治療未見成效,感染蔓延至脊椎導致腿部癱瘓。別利亞耶夫常年承受劇痛,癱瘓狀態持續六年之久。妻子因不願照料病患離他而去。為尋求有效治療,他攜母親與老保姆遷居雅爾達。在病榻療養期間,他研讀儒勒·凡爾納、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與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著作,並開始創作詩歌。
至1922年戰勝病魔後,他嘗試在雅爾達謀生。曾短暫擔任警局督察,也從事過圖書管理員等零工,但生活依舊困頓。1923年移居莫斯科重操舊業,為多家蘇聯機構擔任法律顧問。同期,別利亞耶夫正式開始科幻小說創作生涯,1925年出版首部長篇《陶威爾教授的頭顱》(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1931年起攜妻女定居列寧格勒,幼女1930年因腦膜炎夭折,年僅六歲。1934年威爾斯訪蘇期間,他在列寧格勒與之會面。
晚年別利亞耶夫居於列寧格勒郊外的普希金(舊稱皇村)。蘇德戰爭初期,因數月前剛接受手術尚在康復,他拒絕撤離後方。
別利亞耶夫最終於1942年在納粹德國占領下的普希金死於飢餓,其確切安葬地點未知。普希金鎮喀山公墓內立有一塊紀念石碑,該處為推測葬有其遺骸的集體墓地所在。
他的妻子與女兒倖存,但因別利亞耶夫妻子的母親具有瑞典血統,二人被納粹登記為德裔居民。戰爭末期,她們被納粹強行帶往波蘭。這一經歷導致戰後蘇聯當局將她們視為通敵者,母女倆被流放至西西伯利亞的巴爾瑙爾,在當地生活了11年。[1][2]
Remove ads
作品的臺灣漢文譯本
1971年,臺灣曾經由東方出版社,翻譯日本岩崎書店1963年所出版的「ベリャーエフ少年空想科學小説選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出版「科學幻想小說選集(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共計6冊,分別是《世界末日》,《靈象的祕密》,《永久食糧》,《賣空氣的人》,《失去真面目的人》,《德埃爾博士的腦袋》。
- 別利亞耶夫/著,《世界末日》,東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書名Светопреставление,1929。
- 別利亞耶夫/著,《靈象的祕密》,東方出版社,1971年。此書包含二故事,Хойти-Тойти, 1929;Прыжок в Ничто, 1933(Jump into the Void) 。
- 別利亞耶夫/著,《賣空氣的人》,東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書名Продавец Воздуха, 1929。
- 別利亞耶夫/著,《永久食糧》,東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書名Вечный Хлеб, 1928。
- 別利亞耶夫/著,《失去真面目的人》,東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書名Человек, Потерявший Своё Лицо, 1929。
- 別利亞耶夫/著,《德埃爾博士的腦袋》,東方出版社,1971年。原著書名Голова Профессора Доуэля, 1925。
Remove ads
書目
- Alexander Beliaev, Amphibian, Moscow, Raduga Publisher, 1986. ISBN 5-05-000659-7
- Alexander Beliaev, Professor Dowell's head, New York, Macmillan, 1980. ISBN 0-02-508370-8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