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刺莧

苋科苋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刺莧
Remove ads

刺莧學名Amaranthus spinosus[1],又名竻莧菜(嶺南採藥錄)、勒莧菜(廣東),是一種野生莧菜,屬莧科莧屬,可以食用,但在許多地區都是入侵物種

快速預覽 刺莧, 科學分類 ...
Remove ads

形態

  • 一年生直立草本,多分枝。
  • 莖有稜,常帶有紫紅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
  • 葉卵形或菱狀卵形,兩端漸狹,中脈背面突出;葉基深入葉柄,彷如葉柄有翼,葉柄基部有兩根銳刺,針刺的基部扁平。
  • 下為團塊狀,雌花簇生於葉腋;上為長穗狀,雄花集為頂生的圓柱形穗狀花序;花為綠白色。

分佈

刺莧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但現在已被引入世界各地,有些時候甚至在被引入地當做毒草來對待。在亞洲的稻米種植業中是危害極大的一種雜草。[2]

除去原產地以外,刺莧還分布在印度日本台灣島菲律賓中南半島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福建河南雲南江蘇浙江廣東四川貴州陝西安徽湖南湖北廣西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350米至1,500米的地區,喜生長在乾燥荒地,及園圃的雜草。

食用

Thumb
Phat phak khom是一道以刺莧嫩芽炒出來的泰國菜

在非洲,刺莧和同屬的其他幾種植物一樣屬於珍貴的食用植物[3]。在泰國菜中,刺莧做出來的一道菜被稱作phak khom泰語ผักขม),在泰米爾語中被叫做mullik keerai,梵語中則是tanduliyaka。菲律賓人也會用刺莧來做菜,他們將其稱為kulitis。在迪維希語中,刺莧的葉子被稱為massaagu馬爾地夫的人們數個世代以來都用於食物[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