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克赤

克里米亚的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刻赤
Remove ads

克赤烏克蘭語Керч羅馬化Kerch克里米亞韃靼語Keriç;俄語:Керчь),位於克里米亞半島東側的克赤半島,人口數量為147,033人(2014年),法理上是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克赤區的城市,但事實上是俄羅斯控制下的克里米亞共和國的直轄市。

快速預覽 國家, 自治共和國 ...
快速預覽 「克赤」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Thumb
克赤景觀

2,600年前,由希臘人來到這裡並殖民(詳見黑海北部沿岸的古希臘殖民地),這是希臘人在克里米亞最早的據點之一。克赤在20世紀20年代發展迅速。二戰期間,克赤成為了蘇德之間的主要戰場(克赤半島戰役)之一。

如今,克赤是克里米亞半島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克赤海峽中最重要的港口,也是半島中重要的工業、運輸與旅遊中心之一。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烏克蘭俄羅斯均主張為自己領土。

Remove ads

歷史

早期歷史

考古學證據表明,該地區在公元前17-15世紀就有人類居住。

克赤的城市歷程開始於前7世紀,一支來自米利都的殖民隊在現代克赤的地點建立了一座城邦,並將其命名為潘提卡彭,其衛城就是當今的米特里達山英語Mount Mithridat。此後潘提卡彭逐漸征服了周邊的諸城邦,在前480年左右成為了博斯普魯斯王國的首府。在米特里達梯六世執政期間,潘提卡彭成為了更具有影響力的本都王國的首府。

潘提卡彭由於處於歐洲和中亞貿易的十字路口,因此發展極其迅速。主要從事糧食和醃魚的出口以及釀酒業。此外,潘提卡彭能自行鑄造錢幣。根據現存的史料記載,如今水量已經很小的Melek-Chesme河在博斯普魯斯王國時期是可通航的,海洋用槳帆船都可以進入這條河。從民族成分上來說,潘提卡彭最多的是斯基泰人,其次是薩爾馬提亞人

在公元1世紀,潘提卡彭受到東哥特人的入侵。375年,這座城市被匈人毀滅。

此外,前6世紀上半葉,愛奧尼亞人在潘提卡彭的東北4公里處建立了名為Myrmekion英語Myrmekion的城市,如今這座城市在克赤的東部。

Remove ads

中世紀

6世紀以來,潘提卡彭一直處在拜占庭帝國的統治之下。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當地建造了一座名為博斯普爾(Bospor)的城堡,作為希臘正教會的博斯普魯斯主教教區英語Bosporus (see)的心臟。576年,潘提卡彭抵禦住了一次來自突厥人和匈人部落烏提古爾英語Utigurs的圍攻。

7世紀,這座城市被可薩人占領,並根據突厥語「karşı」被命名為克赤,意為「對面」。可薩時期克赤的主要官員為吐屯,基督教為城市中的主流信仰。克赤的聖若翰洗者大教堂建立於717年,是烏克蘭地區最古老的基督教堂。

隨著10世紀可薩人的衰落以及基輔羅斯的崛起,克赤成為了可薩汗國的中心。最終,1016年,可薩汗國在拜占庭帝國和基輔羅斯的攻擊下滅亡。

10世紀以來,克赤成為斯拉夫人的領地。克赤成為了羅斯諸國、克里米亞、高加索以及東方諸國的貿易中心。

13世紀,克赤連同整個克里米亞受到蒙古人的入侵。蒙古人的統治結束之後,1318年,克赤變成熱那亞的一個殖民地,成為了一個主營製鹽和漁業的海港。

1475年,克赤成為了鄂圖曼帝國的領土。在奧斯曼統治期間,克赤淪為了奴隸市場,並進入了衰退期。並且在此期間克赤長期受到札波羅熱哥薩克的侵擾。

18-20世紀

為了應對俄羅斯人在亞速海地區實力的不斷膨脹。鄂圖曼人在克赤海峽的海岸處建立了葉尼卡爾要塞英語Yeni-Kale,1706年完工。1771年俄羅斯帝國出兵克里米亞並接近克赤,鄂圖曼帝國決定放棄抵抗,根據庫楚克開納吉和約,克赤城以及Yeni-Kale城堡併入俄羅斯領土,奧斯曼勢力幾近退出克里米亞。

1790年,在海軍上將費奧多爾·費奧多羅維奇·烏沙科夫的指揮下,俄羅斯海軍在克赤海峽海戰英語Battle of Kerch Strait (1790)中擊敗了土耳其艦隊。

由於良好的地理位置,自1821年以來,克赤成為了重要的貿易和漁業港口。考古博物館和教育機構林立。利用克赤半島豐富的鐵礦資源,一家鐵製品工廠在1846年開始運營。

1855年,克里米亞戰爭中,克赤被英國軍隊摧毀。

19世紀末期,大量機械廠、水泥廠、罐頭食品廠和捲菸廠出現。1900年,克赤通了火車,克赤海峽的航路也得到了擴展。此時克赤人口已經達到了33,000。

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內戰,克赤的城市狀況有所衰退,但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復甦,多門類的工業,特別是鐵礦開採和冶金,開始迅猛發展,直至1939年,克赤的人口達到了104,500。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克赤成為了蘇聯紅軍與法西斯軍爭奪的地點。經過了激烈的拉鋸,克赤於1941年11月被德軍占領。12月26日,蘇軍第302步槍師英語302nd Rifle Division (Soviet Union)在克赤的西南角登陸,31日重新奪回了克赤。1942年,德軍再次占領克赤。在克赤半島戰役中,蘇軍死傷及被俘總計160,000人。1943年10月31日,又一次蘇聯海軍的登陸作戰開始,克赤於1944年4月11日重新被蘇聯收復。

德國侵略者總共殺死了15,000名克赤市民,此外還驅逐了14,000人。在紐倫堡審判中,德軍在克赤的種種惡性的證據被悉數公開。戰後,克赤被授予了英雄城市的殊榮。

城市郊外的Adzhimushkay採石場是對抗侵略者的游擊戰根據地(Adzhimushkay採石場保衛戰英語Defense of the Adzhimushkay quarry)。數千名士兵和難民在這裡避難並隨時準備反抗。許多人就此長眠地下,其中一部分死於德軍毒氣攻擊。如今在Adzhimushkay採石場的舊址有一座紀念碑,紀念這些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人們。

Remove ads

氣候

克赤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涼爽到寒冷的冬季和溫暖到炎熱的夏天。

更多資訊 克赤, 月份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