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前涼
十六国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前涼(301年-376年[1]),是十六國政權之一。都姑臧(今甘肅武威)。 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張軌病死,其子張寔襲位,晉愍帝封其為西平郡公。316年,西晉滅亡。317年,東晉政權建立,前涼政權遙尊東晉皇室,但不使用東晉年號,而是繼續使用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標誌著前涼完全成為割據政權[2]。
323年,張寔弟張茂接受前趙的「涼王」封號。345年,張寔子張駿自稱「假涼王」,始置百官[3]。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354年-355年,張重華兄張祚稱帝。
前涼極盛之時,統治範圍包括甘肅、寧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末主張天錫在位前期,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383年,前秦軍隊在淝水之戰中崩潰,張天錫乘機逃亡建康東晉朝廷。世子張大豫為前秦長水校尉王穆所藏匿。在苻堅返回長安後,王穆與張大豫共同投奔了禿髮思復犍,隨後在禿髮鮮卑的支持下返回涼州,起兵圖謀復國,張大豫失敗被斬,王穆逃亡建康郡,隨後在與酒泉郡索嘏的戰鬥失利後被索嘏殺害。
Remove ads
前涼君主列表
- 君主頭銜:
- 涼州刺史 301年-316年、329年-345年、353年、361年-363年、366年-376年
- 西平郡公 314年-320年、324年-353年、355年、361年-376年
- 涼州牧 316年-353年、353年-354年、355年、363年-376年
- (前趙)涼王 323年-327年
- 假涼王 345年-347年
- 涼王 347年-353年、355年-363年
- 涼公 353年-354年
- 涼帝 354年-355年
- 涼王 355年-359年
Remove ads
前涼幕僚
- 北宮純(羌胡貴胄)
- 姬瑜(武威姬氏)
- 謝艾
- 耿訪
- 李弇
- 禿髮思復鞬
- 唐輝
- 慕容吐谷渾
- 李柏(遼東襄平人)
- 賈摹(武威賈氏)
- 韓璞
- 陰興
- 唐瑤
- 李柔
- 張閬
- 劉弘
- 閻沙
- 陰鑒
- 陳珍
- 乞伏傉大寒
- 竇濤(武威竇氏)
- 劉慶(武威劉氏)
- 劉霸(武威劉氏)
- 梁景(武威梁氏)
- 司馬纂(武威司馬氏)
- 宋輯
- 張淳
- 陰據
- 泛禕
- 馬謨
- 馬岌
- 索遐
- 張璩
- 張瓘
- 張踞
- 宋混
- 宋澄
- 宋熙
- 宋林宗
- 趙長
- 尉緝
- 楊秋胡
- 索孚
- 丁琪
- 張芳
- 王擢
- 易揣
- 張玲
- 張嵩
- 王鸞
- 和昊
- 馬基
- 牛霸
- 杜逸
- 楊和
- 張邕
- 張欽
- 劉肅
- 郭增
- 趙白駒
- 紀端
- 馬建
- 掌據
- 席仂
- 沮渠鞠粥
- 陳宇
- 徐虓
- 華馭
- 江瓊
- 江式
- 杜耽
- 杜驥
- 常珍
- 常爽
- 陽成遠
- 馮忠(趙郡馮氏)
- 令狐亞
- 令狐瀏
- 氾騰
- 閻曾
- 馬岌
- 氾禕
- 陳珍
- 韓璞
- 吳紹
- 王騭
- 張閬
- 李貴丑(遼東李氏)
- 辛岩
- 李柏
- 獨孤屠
- 傅穎
- 張淳
- 黃斌
- 魏纂
- 趙貞
- 孫述
- 賈陵
- 王豐
- 麴護
- 陳宇
- 徐虓
- 華馭
- 乞伏司繁
- 趙奭
- 張冰
- 崔隗瑾
- 張肅
- 田齊
- 張閬
- 陰預(東漢陰麗華家族後裔)
- 賈騫
- 吳紹
- 麴允
- 陰元
- 宋毅
- 和苞
- 莫折連狄
- 張閬
- 宋輯
- 辛韜
- 獨孤伏俟
- 張選
- 董廣
- 張詵
- 孫伏
- 裴恆
- 張耽
- 劉渾
- 乙弗家族
- 張悛
- 宋修
- 張弘
- 辛挹
- 郭普
- 李偉(趙郡李氏)
- 張瑁
- 索遐
- 王擢
- 張弘
- 宗悠
- 俞歸
- 沈猛
- 索振
- 趙長
- 尉緝
- 丁琪
- 張瓘
- 易揣
- 張玲
- 索孚
- 張璹
- 彭姚
- 衛綝
- 郭勛
- 張姚
- 王國
- 張邕
- 郭增
- 劉肅(敦煌劉氏)
- 綸騫
- 索商
- 楊遹
- 阿史那氏(來自柔然)
- 張統
- 席仂
- 馬達
- 辛章
- 彭知正
- 趙疑
- 常據
- 史景(粟特人)
- 郭豐(西平郭氏)
- 郭平
- 郭嘏
- 彭和正
- 彭濟
- 田瑤
- 郭勛(郭皇后家族後裔)
- 郭護
- 楊欽
- 孫玢
- 北宮萌(羌胡貴胄)
- 盧水胡族
Remove ads
前涼世系圖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