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副蝸軸菊石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副蝸軸菊石屬
Remove ads

副蝸軸菊石屬學名Parapuzosia),又稱副普若斯菊石屬,是已滅絕菊石目帶菊石科英語Desmoceratidae下的一個屬,棲息於森諾曼期坎帕期非洲歐洲北美洲[2]。牠們多半體型巨大,外殼直徑可達60 cm(2.0英尺)以上,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外殼直徑可達2.55米(8.4英尺)[3]至3.5米(11英尺)[4]。然而,2021年的研究認為,該個體的直徑應為約2米(6.6英尺)[5],活體總體重可達1,455公斤(3,208磅),其中外殼的重量為705公斤(1,554磅)[4]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命名學

Thumb
副蝸軸菊石屬未定種,化石發現於舒門,直徑約為1.44米(4.7英尺),目前展示於保加利亞國立自然史博物館

副蝸軸菊石屬的學名「Parapuzosia」意思為「近似於蝸軸菊石屬英語Puzosia」,而蝸軸菊石屬的學名「Puzosia」則是來自塞爾維亞語的「"пужа/Puzo"(蝸牛)」以及「"Oca/Osia"(軸)」,因此中文名直接翻譯成蝸軸菊石,或直接音譯為普若斯菊石。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