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天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天和(1479年7月5日—1546年1月27日[1]),字養和,號松石,湖廣黃州府麻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弘治十一年(1498年)戊午科湖廣鄉試第二十七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二甲第三十二名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因劉瑾罷黜御史十八人,改各部二十四人補充,改陝西道監察御史。鎮守中官廖堂奉詔辦食御物於蘭州,劉天和謂非所部,辭而不往。廖堂遂奏其拒命,明武宗下詔逮捕,部民哭送者萬人。錮詔獄久不釋,吏部尚書楊一清上疏論救,法司奏當贖杖還職,謫金壇縣丞。刑部主事孫繼芳抗章論救,沒有批准。其後升金壇縣知縣,十二年(1517年)升湖州府知府,多有惠政[2]。
嘉靖元年(1522年)升山西按察司副使,升南京太常寺少卿,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陝甘,請以肅州丁壯及山西、陝西流民於近邊耕牧,並推行於各邊疆。其後改巡撫陝西,任內請撤鎮守中官及罷為民患者三十餘事,明世宗均聽從,討平洮、岷番等民變,升右副都御史[3]。丁母憂,服闋,起復原職,改總督河道,升工部右侍郎,總督河南等地河道,十五年(1536年)改兵部左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升右都御史,抵禦塞外吉囊入侵,論功加太子太保,廕一子錦衣衛千戶,前後賚銀幣十數,二十年(1541年)遷南京戶部尚書,同年改兵部尚書,提督團營,二十一年(1542年)因言官論劾其年老衰,致仕歸里。二十四年十二月(1546年1月)卒,贈少保,諡莊襄[4]。
Remove ads
著作
劉天和留心醫藥,輯有《保壽堂經驗方》四卷,為《本草綱目》所引用。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皇明經世文編》錄有《劉莊襄公奏疏》。
佚事
劉瑾當權期間,禁止天下用「天」等字為名。劉天和被迫改名劉和。劉瑾伏誅後復名[5]。
家族
曾祖劉訓,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祖父劉仲輢,崇德縣知縣;父劉璲,豐城縣知縣。母秦氏。慈侍下。弟劉天年。
子劉澯,戶部郎中。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