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永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永澄(1576—1612),字靜之,號練江南直隸揚州府寶應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年八歲,讀宋文丞相天祥《正氣歌》,設位晨夕拜。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應天鄉試第一百十一名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1]。都察院觀政,改順天府教授,三十一年遷國子監學正,雖官閒曹,日討論累朝典章、名臣言行,凡六曹九邊職事、掌故、形勢、厄塞及兵馬錢穀之數,皆得其要領。與顧憲成高攀龍劉宗周文震孟友善,座主李廷機為禮部尚書,奉詔條弭災數事,永澄規以開言路,語甚切直。大學士沈鯉數咨以時事,永澄引狄仁傑張昌宗張九齡李林甫故事,權奸聞而惡之。時督漕侍郎李三才雖與東林諸正人親善,然性豪奢,供帳陳設甚盛,聞永澄至,盡撤之,其見憚如此。四十年(1612年)起升兵部職方司主事,未任卒,年三十六。墓在塘西,文震孟為之狀,高攀龍墓志銘,劉宗周撰《淮南賦》吊之,學者私諡曰「貞修先生」。著有《離騷纂注》、《劉子續言》[2]

家族

曾祖劉貴。祖父劉憲。父劉繼善。母王氏。重慶下。弟永沁、永濟、永滋。娶韓氏[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