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擊劍選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击剑选手
Remove ads

擊劍選手》(芬蘭語Miekkailija愛沙尼亞語Vehkleja[1]是一部2015年芬蘭愛沙尼亞合拍的劇情片,芬蘭導演克勞斯·哈洛執導、Anna Heinämaa編劇,講述愛沙尼亞前擊劍運動員、教練恩德爾·奈利斯的真實故事。2014年2月下旬在愛沙尼亞開拍,代表芬蘭角逐第88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3]獲得第73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快速預覽 The Fencer, 基本資料 ...
Remove ads

劇情

愛沙尼亞在二戰為納粹德國所佔領,大部分的男丁都被徵召入伍。二戰結束前,蘇聯繼而佔領愛沙尼亞,並再次將之整併為蘇聯體系裏的加盟共和國。然而,也將所有曾經被徵召進入德軍的男子列為戰犯。1952年,恩德爾因為躲避秘密警察的追捕,而由列寧格勒來到鄉間的一所中學教導體育,並出於對擊劍的愛好,另外成立運動俱樂部以教授擊劍課。由於反對,校長開始調查恩德爾的背景,同時恩德爾的教練兼好友則提醒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回到列寧格勒。』

擊劍在學習的過程裏,逐漸成為學生們自我表現的出口,恩德爾亦在教導中釋放他的熱情,並且成為許多因著蘇聯統治而喪父的學子心中如父親般的榜樣。儘管校長反對,但是在學生家長的贊同下,不少學生仍持續學習擊劍。後來聯邦發出擊劍錦標賽的邀請,恩德爾的學生亦要求他帶隊赴列寧格勒參賽。此時他面臨著是要為著自身的安危,或是合乎學生期望的難題。不過他決定率領四名學生前往,最後為該校贏得冠軍,亦在賽後因著曾效力德國的罪名而為祕密警察所緝捕。

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數百萬名的囚犯獲釋,恩德爾重返該校,而由他所創建的擊劍俱樂部在往後的四十年為愛沙尼亞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擊劍運動員。

Remove ads

角色

  • Märt Avandi – Endel
  • Ursula Ratasepp – Kadri
  • Hendrik Toompere – 校長
  • Liisa Koppel – Marta
  • Joonas Koff – Jaan
  • Lembit Ulfsak – Jaan的祖父
  • Piret Kalda – Jaan的母親
  • Egert Kadastu – Toomas
  • Ann-Lisett Rebane – Lea
  • Elbe Reiter – Tiiu
  • Jaak Prints – 校長助理
  • Kirill Käro – Aleksei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