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力新路16巷石敢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豎立
力新路16巷早期周邊都是菜園[1],舊稱「青仔地」[2]。居民林漢寅表示,過去此地不平靜,有一名曾姓居民從外地請回一塊高約40公分、寬約20公分的厚石頭,立在力新路16巷角落驅邪鎮煞,以後就不再發生怪事[1]。每年中秋,居民會準備鮮花水果來祭拜[2]。
相較於宜蘭市聖後街158巷口的石敢當,力新路16巷的較小且呈梯形[3]。對於為何此石敢當所寫的「石」字多一點,地方解釋是力新路早期時常淹水,信徒們希望「多一點」石敢當替民眾消災[4]。
建廟

地方相傳,居民林鏡明的母親生病,先到宜蘭醫院求醫診治,轉送馬偕醫院,不久病情惡化而送回家中。因母親病情而悲傷的林鏡明,一晚夢一白髮老人說去抽藥籤來給母親吃。次日,林鏡明就請示力新路16巷的石敢當,得到是指示無誤,遂到附近的宜蘭市普濟寺求藥籤。林鏡明母親吃藥後病情好轉,多活了十多年。林鏡明夫婦從此早晚燒香膜拜,此事傳開後,眾人決定合力為此石敢當建立小廟。[5]
1995年調查,宜蘭縣內石敢當數量約計有八十座,其中以宜蘭市的廿三座最多[6]。2007年報導,當地里長邱明芳認為力新路16巷石敢當應是縣內唯一有建廟的[5]。
遷移
力新路16巷原只有路寬1.3公尺,但市公所無錢拓寬,因此里長邱明芳與楊許金環、林漢寅等住戶發動募款,共25人出錢,募得新台幣120萬元買地拓寬,並將此石敢當遷移[7]。據說這已是第七次遷移[5]。傳說曾有一人不願意此石敢當立在他家旁邊,擅自把石敢當折斷約10公分遷移,破壞者不久後暴斃[1]。此次遷移前,里長邱明芳等人還特定先擲筊請示石敢當[2]。2007年1月14日上午舉行慶祝廟身重建落成典禮時,縣長呂國華等各界民代等與會[1]。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