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功德林 (北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功德林是位於今中國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功德林路漢傳佛教寺院,明末因戰亂而荒廢,清朝起被改建為其他用途。[1]

簡介

功德林原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座佛寺,舊稱「石佛禪林」,始建於金朝元朝,功德林在元大都健德門內,一度香火興旺。明朝將北京城北面城牆向南遷移,功德林位於新建的德勝門外。後來,該寺逐漸荒廢,僧人離開,石佛失蹤。[1]

據《光緒順天府志》載:「功德林寺粥廠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由山西僧人王之章募建。」「初名功德林寺粥廠。每年夏季施茶藥,冬季施粥。後又名普濟院。」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粥廠創立時,康熙帝親書匾額「膏澤回春」,並專門建了一座御碑亭,碑文也是康熙帝書寫:「寒得衣而飢得食,羈旅如歸,病有托療有方,好義輕施乃良民之美行,災拯患實盛世之休風。喜見我民還敦古道,咸能體朕憂民之念,推朕救民之心。此則朕之志也」。功德林的經費,至康熙年間已形成定例,每年由朝廷撥款一千兩白銀,買米做粥,施捨孤貧。有的年份,朝廷還另外追補至五千兩白銀。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功德林奉旨重修,賜地二頃。禮部尚書張廷玉重寫了「功德林」的匾額。[1]

清朝末年,功德林被改為京師習藝所中華民國時期,又改為監獄。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改為北京戰犯管理所[1][2]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