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布里埃爾·博諾·馬布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加布里埃爾·博諾·德·馬布利(法語: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年3月14日—1785年4月2日),有時也被稱作馬布利修道院院長,是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和作家,曾在外交使團工作。 他是18世紀法國流行的作家,觀點包括『我們的罪惡中,最大者莫過於財富之不均等』。

生平
馬布利生於格勒諾布爾一個穿袍貴族家庭,他的弟弟則以家庭在孔迪亞克的產業為名,即哲學家艾蒂安·博諾·德·孔狄亞克。馬布利早年就讀於里昂耶穌會學院,畢業後入修道院,獲教職。1740年到巴黎,結識孟德斯鳩等人,並任紅衣主教Tecin秘書。在華倫夫人的推薦下,盧梭擔任馬布利的侄子的家庭教師。盧梭和馬布利、孔蒂亞克等人的交流讓盧梭有的新的思考[1]。1742年馬布利進入外交部任職,參與聯普反奧的外交談判。
馬布利為人耿直、蔑視權貴,曾拒絕為王太子講授政治學。1746年起去職索居,潛心著述[2]。他在著作中倡導自然權利和自然狀態,認為人民是最高全的唯一源泉,宣稱私有制度是對自然秩序的破壞,而共產主義則是理想的社會制度[3]他對於弗朗索瓦-諾埃爾·巴貝夫的「平等派」運動有重大影響。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克魯泡特金在1909年總結了馬布利的重要貢獻[4]。
著作
- 《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
- 《法國史綱》
- 《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