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芬城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納芬城堡 (威爾斯語:Castell Caernarfon)是西北威爾斯圭內斯郡境內的一座中世紀建築。11世紀末期到1283年,卡納芬鎮內矗立著一座土崗-城廓式城堡,之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將其更換為如今的石結構城堡。在愛德華時代,小鎮與城堡充當了北威爾斯的行政中心,因此防禦工事規模宏大。城堡位於塞貢蒂烏姆羅馬要塞附近,牆壁的風格也類似於君士坦丁堡城牆,與卡納芬的古羅馬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繫。愛德華一世於1301年在此加冕其子為威爾斯親王。
城堡在建之時,卡納芬的城牆也同時建設。從開工到1330年竣工,共花費20,000到25,000英鎊。雖然卡納芬城堡外觀上基本完整,但室內建築卻未能倖存下來,很多建設計劃更是從未完成過。1294年馬多格·阿普盧埃林發動對英格蘭的叛亂,小鎮與城堡遭到洗劫。翌年卡納芬又被重新奪回。1400–1415年的格林多起義期間,城堡遭到圍攻。1485年,亨利七世登上英國王位,威爾斯和英格蘭之間的緊張局勢得以緩和,城堡的重要性降低。從此,卡納芬城堡陷入年久失修的狀況。
儘管破敗不堪,但英國內戰期間,卡納芬城堡被保皇黨掌控,三次遭到議會軍包圍。這是該城堡最後一次用於戰爭。之後卡納芬城堡一直無人問津,直到19世紀國家撥款維修為止。1911年與1969年,在卡納芬城堡進行了冊封威爾斯親王的儀式。它是英國的世界遺產「格溫內斯郡愛德華國王的城堡和城牆」的一部分。[1]
背景
羅馬人建造了卡納芬的第一批防禦工事。這座他們稱為「塞貢蒂烏姆」的要塞如今位於小鎮的郊區。[2]大概是因為掩蔽性好,而且塞昂特河上的航運可以為「塞貢蒂烏姆」提供補給,所以該要塞坐落於塞昂特河畔附近。[3]卡納芬這個名字源於羅馬的防禦工事。威爾斯語中,此地曾被稱為「y gaer yn Arfon」,意思是「正對著Môn的土地上的堡壘」;Môn是安格西島的威爾斯語名字。[2]5世紀初羅馬人離開不列顛後,「塞貢蒂烏姆」及其附近平民定居點的命運幾乎無從知曉。[3]
早期城堡
諾曼征服英格蘭後,征服者威廉將目標轉向威爾斯。根據1086年的末日審判調查,諾曼人羅德蘭的羅伯特名義上管轄了整個威爾斯北部。他於1088年遭到威爾斯人刺殺。其堂兄弟的赤斯特伯爵休·德·阿夫朗什建造了三座城堡,來彰顯諾曼人對威爾斯北部的控制:一座位於邁里奧尼德的某處,地點不詳;一座位於安格西島上的阿貝爾萊尼奧格;另一座則位於卡納芬。[4]早期的這座城堡在一個半島上,被塞昂特河與梅奈海峽圍繞著;它本來是土崗-城廓式的,由木柵和土堤防護著。由於後來愛德華時代的城堡將土崗合併了,原來的城廓位置無法確定,但可能是在土崗的東北方。[5]1969年對土崗頂部進行了挖掘,沒有發現中世紀的活動跡象, 表明所有遺蹟都被清理了。[6]很可能土崗上有一坐木塔,被稱為keep。威爾斯人於1115年重新奪回圭內斯,卡納芬城堡由威爾斯親王控制。 由現在城堡的文件可知,盧埃林大帝和後來的盧埃林·阿普·格魯菲茲偶爾住在卡納芬。[5]
參考資料
補充書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