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努山打拉 (群島)
印度尼西亞群島的舊爪哇語術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努山打拉或努桑塔拉是印尼語對馬來群島的稱呼。該此源自古爪哇語,由nusa(島嶼)和antara(之間)兩個詞語組成,意思為「外島」。[1]在印度尼西亞,該詞與印尼群島同義,[2][3]而在馬來世界中,該詞則通常意指馬來群島。[4]
該詞出現在加查·瑪達《爪哇史頌》以及《巴巴拉端》中的所撰寫的一篇宣誓手稿中。[5]根據爪哇族流傳至今的手稿、詩歌和傳說記載,加查·瑪達是領導滿者伯夷王國登上最高峰領域的著名宰相和軍事將領,同時也是現代印度尼西亞的民族英雄。西元1336年,他在帕拉帕誓言中宣稱假如無法征服整個努山達拉的話,他將一生不食有任何有香料的食物。
但努山達拉該概念並不為加查·瑪達所造。該詞最先為信訶沙里國王克塔納伽拉於西元1255年首創。[6]其最先詞形為 Dvipantara,由於梵語中,dvipa 與 nusa 皆為「島嶼」之意,故後該詞逐漸演變為加查·瑪達口中的努山達拉(Nusantara)。
Remove ads
中古時期定義


- 王國(Negara Agung) - 包含滿者伯夷王都和周圍的領土在內,覆蓋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東爪哇地區。
- 屬國(Mancanegara) - 圍繞在王國周圍深受爪哇文化影響的國家,被王國統治卻不由滿者伯夷國王直接控制,包括整個爪哇島、馬都拉島和峇里島,並且遠至楠榜和南蘇門答臘的巨港。
- 附庸國(Nusantara) - 不受爪哇文化影響的馬來民族國家,雖然不被王國統治卻要向王國進行朝貢接受保護。
“ | Sira Gajah Madapatih Amangkubhumi tan ayun amuktia palapa, sira Gajah Mada: "Lamun huwus kalah nusantara isun amukti palapa, lamun kalah ring Gurun, ring Seran, Tañjung Pura, ring Haru, ring Pahang, Dompo, ring Bali, Sunda, Palembang, Tumasik, samana isun amukti palapa". | ” |
他將滿者伯夷以外的國家統稱努山達拉,其中包括了:
Remove ads
現代定義
在印度尼西亞,努山達拉的定義是指整個印度尼西亞國度,[7]它從婆羅洲一直延伸到巴布亞省邊界的馬老奇,包含了加里曼丹內陸和蘇拉威西島在內,但不包括馬來西亞、泰南、菲律賓、新加坡和汶萊的國土,也因此中文世界通常將努山達拉當作印度尼西亞的暱稱譯為「千島之國」。
在1920年,出生於荷屬東印度的作家歐內斯特·道弗斯·德克(1879年—1950年)拒絕使用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名稱(印度尼西亞的詞源是為希臘語,最早由英國人發明使用),轉而使用了努山達拉這個詞語來稱呼這個國家。在其作品中,努山達拉的疆界是指從沙璜一直延伸到馬老奇的整個印尼群島──該定義和14世紀時滿者伯夷王朝所指的努山達拉有明顯的不同。在帕拉帕誓言中,努山達拉是用來作為王國以外異域國度的統稱,但不可否認的是帕拉帕誓言所指的努山達拉中包含了現代印度尼西亞的原型。然而事實上,滿者伯夷王朝的版圖要比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要大得多。
在其他馬來國家,例如汶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努山達拉一詞通常等於馬來世界。
而在學術世界,該詞則通常意指所有受馬來文化和語言影響的島嶼,包括今天的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東帝汶、菲律賓全境、泰國南部,甚至可能可以延伸至臺灣,但並不包含巴布亞紐幾內亞。[9]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