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努里斯坦語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努里斯坦語支(Nuristani languages;Kafiri languages)是印度-伊朗語族三大語支之一,使用人口約13萬人,主要位於阿富汗東部及巴基斯坦開伯爾-普什圖省吉德拉爾縣,該地區人口為努里斯坦人。此前,該語支常被劃入印度-雅利安語支內,但最終被單獨劃為印度-伊朗語族的第三語支。[2][3][4]
語言

- 北部語支:
- 卡蒂語(Bashgali,包括卡塔-瓦里方言、卡姆維里方言、謝卡尼方言、穆姆維里方言)4萬使用者
- 瓦西瓦里語 8千使用者
- 南部語支:
- 阿什昆語4萬使用者
- 卡拉沙阿拉語1.2萬人使用
- 特雷加米語3500使用者
- 澤米亞基語500使用者
歷史
直到19世紀,才有文獻記載努里斯坦語。當地區較早的名稱是卡菲里斯坦,語言被稱為卡菲勒語;1896年皈依伊斯蘭教後,已被現代的名稱所取代。卡拉什人在文化與歷史宗教方面與努里斯坦人非常接近,分為卡拉沙阿拉語和卡拉沙語。
關於努里斯坦語的起源及其在印度-伊朗語族內部的地位,有3種理論:
- 據Georg Morgenstierne的研究,是印度-伊朗語支下的3個分支之一(伊朗語支、印度-雅利安語支和努里斯坦語支);
- 可能是印度-雅利安語支下的一支,因為其與達爾德語支有明顯的相似處;
- 可能源於伊朗語支,後來受到印度-雅利安語(如達爾德語支)的影響。
努里斯坦語所在的地區在現代從未受到任何真正的中央政權的管轄。這些語言並沒有得到語言學家希望給予的關注。考慮到估計講這些語言的人數很少,它們必須被視為瀕危語言。
Remove ads
原始努里斯坦語
努里斯坦語最早與其他印度-伊朗語分化,可從Ruki定律在*u後不適用這一事實看出:Kam-viri /muˈsə/「鼠」。
努里斯坦語同伊朗語支是共同特點是不送氣與氣聲音的合併,以及原始印度-伊朗語主要硬齶音的前移。後者在原始努里斯坦語中保留為齒塞擦音,而非伊朗語支主體那樣變為噝音或齒間音(波斯語)。努里斯坦語的特點是沒有發生印度-雅利安語/s/去口化為/h/的音變。後來,在除了坎維利語和特雷甘語之外的所有語言中都發生了*dz>/z/。
另見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