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勞動、家庭、祖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勞動、家庭、祖國」(法語:Travail, Famille, Patrie,法語發音:[tʁavaj famij patʁi])是法蘭西國(通稱維琪法國)在二戰時期的國家格言,它取代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1]。

起源
1940年7月10日菲利普·貝當在德國的支持下取得權力後的憲法草案中,提到要保證「勞動、家庭和祖國的權利」。該憲法從來沒有頒布。
1940年9月15日《兩個世界》(Revue des deux Mondes)雜誌上,貝當對原是法蘭西共和國的國家格言「自由、平等、博愛」做出了以下評論:「當我們的年輕人[…]成年後,我們應該對他們說[…]若不在他們必須服從的權威的指導下,他們不能取得真正的自由[…]。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平等本身是在等級制度的框架下的[…]最後,我們應該告訴他們除了在自然形成的族群、家庭、城鎮、祖國間,不存在真正的博愛」[2]。
「勞動、家庭、祖國」原為「火十字團」的格言,隨後被法蘭西社會黨(Parti Social Français, PSF,注意不是法國社會黨)所用[3]。
這三個詞表達了維希政權「國家革命」(Révolution nationale)的理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