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魯汶

比利时弗拉芒布拉班特省城市与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鲁汶map
Remove ads

魯汶荷蘭語Leuven發音:[ˈløːvə(n)] ;法語:Louvain發音:[luvɛ̃] ;德語:Löwen發音:[ˈløːvn̩] ;又譯勒芬盧萬[2]),比利時佛拉蒙大區佛拉蒙布拉邦省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省會及最大城市,通行荷蘭語,是佛拉蒙社群的一部分,面積57.51平方公里,人口101,032人(2021年1月1日),是比利時第八大城市。

快速預覽 國家, 社群 ...

魯汶歷史上一直以低地國家最為古老的大學城而聞名,比利時規模最大的大學——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KU Leuven)核心校區位於魯汶。此外,魯汶也是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企業安海斯-布希英博的總部所在地。

Remove ads

歷史

魯汶於公元891年首次見於文字記載中,其拼寫為「Loven」,拉丁文作「Lovanium」,該年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在此大敗維京軍隊(參見:魯汶戰役英語Battle of Leuven (891))。根據城市傳說,市旗的紅-白-紅相間之色即表現了這場戰役後在代勒河畔血染大地之景;這一色彩搭配與奧地利國旗不謀而合。

依託位於代勒河畔的地理位置以及鄰近布拉邦公爵根據地等方面的優勢,魯汶在11世紀至14世紀是布拉邦公國重要的貿易中心,也曾是布拉邦公爵的主要駐地;魯汶當地最古老的城牆始建於1156-1157年,並在之後數百年間得到了改建和維護。作為重要的紡織業中心,魯汶之名可見於本地出產的亞麻布,在14至15世紀的文獻中稱此亞麻布為lewyn(或Leuwyn, Levyne, Lewan (e), Lovanium, Louvain)。

15世紀,隨著魯汶大學於1425年的創立,魯汶迎來了新的黃金時代。今日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以及低地國家最大且最歷史悠久的大學——荷蘭語天主教魯汶大學被視為舊魯汶大學的直接繼承者。在之後的幾百年間,魯汶成長為低地地區的一大文化與學術中心,尤以神學學術為主。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在魯汶首次付梓;人文主義思想家伊拉斯謨、地圖學家墨卡托、人體解剖學先驅安德烈亞斯·維薩留斯、神學家康內留斯·詹森、哲學家尤斯圖斯·利普修斯等諸多知名學者都曾先後活躍於魯汶。然而自15世紀晚期以來,低地地區頻繁的政治和王朝鬥爭以及瘟疫、災害等問題使得魯汶的經濟和產業發展不佳、人口流失;16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宗教改革帶來的宗教和政治動盪,以及萊頓大學在北方尼德蘭聯省共和國的成立,魯汶的文化和學術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直到18世紀,隨著啤酒釀造業的興盛發展,魯汶的地位才重新變得重要起來。通往梅赫倫的運河於1764年開通,釀酒業取得了更大的發展。1797年,魯汶為法國所佔領,法國政府鎮壓並解散了大學及全市所有修道院等宗教相關機構,這些建築被拍賣、拆除或是再利用為公共機關、軍營、軍醫院與公共學校,直到1830年比利時脫離荷蘭獨立後才逐漸恢復原有功能。魯汶的中世紀社會結構自此消失,取代以共和的現代政府組織。比利時獨立後,魯汶作為學術中心的地位真正得以恢復,並開始都市化工業化,城市規模也快速發展。魯汶的人口在19世紀中翻了一番,達到約4萬人,且在都市計畫方面改變了幾百年以來村鎮式的面貌。

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對城市造成了嚴重破壞。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占領期間,魯汶的市長、大學校長和所有的警察被射殺;市內有200至300餘名平民喪生,大量建築因蓄意縱火而損毀,大量財產、物資被擄掠。其中,大學圖書館於1914年8月25日受到德軍以汽油與燃劑焚毀,失去了數以十萬卷計的藏書與珍貴手稿,這一舉動也引來了世界輿論譴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魯汶作為交通和戰略要地又遭遇了重大創傷。

戰後,魯汶得以重建。20世紀60年代,比利時的佛拉蒙、瓦隆兩個族群之間的矛盾加劇。1968年,作為雙語教育機構的魯汶天主教大學分裂,荷蘭語部分留在魯汶,組成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法語部分則搬至新魯汶,建立了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1977年,在比利時市鎮合併的趨勢下,魯汶舊歷史中心周邊的海弗萊英語Heverlee凱瑟爾洛英語Kessel-Lo等市鎮併入了魯汶市的管轄範圍。1995年,隨著舊布拉邦省的拆分,魯汶成為了佛拉蒙布拉邦省的省會。

Remove ads

經濟

得益於諸多創新性學術研究機構的存在,魯汶本地經濟與學術研究活動相互促進。「歐洲最具創新能力的大學」之一[3]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世界領先的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校際微電子中心)、位居歐洲前列的學術醫院魯汶大學醫院英語UZ Leuven(UZ Leuven)等研究機構帶動了生物技術、先進製造、信息技術等產業的發展,許多高科技領域公司落戶魯汶,一些跨國公司在魯汶也設有分部,多以研究型為導向。

魯汶是世界最大的啤酒釀造企業安海斯-布希英博(AB InBev)的總部所在地。時至今日,百威英博旗下的魯汶本地啤酒品牌時代啤酒(Stella Artois)行銷於許多國家。其酒廠以及辦公室幾乎佔了本市東北部介於魯汶火車站與運河間所有的土地。歐洲的一大金融保險集團KBC(比利時聯合銀行)集團合併前的前身之一——魯汶大眾銀行(Volksbank van Leuven)起源於魯汶;至今,KBC集團在魯汶仍設有其保險和汽車租賃行業的總部。除此之外,大量的私人服務業企業也活躍於醫療、金融和法律領域。

Remove ads

人口

魯汶的人口為102,236(2022年1月1日),其中約20%為外國國籍。

學生人口

作為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核心校區的所在地,魯汶居住著大量的學生人口,截止2021年6月,學生總數為62,962[4],其中大部分在魯汶校區,有約20%為國際學生。

交通

魯汶市內交通便利,且適於徒步和自行車出行。市內公交線路主要由佛拉蒙德萊恩(De Lijn)交通公司承運,且開通有連接周邊市鎮的公交線路。

魯汶主要的火車站為魯汶車站比利時國鐵公司的35(魯汶 - 阿爾斯霍特 - 哈瑟爾特)、36(布魯塞爾 - 列日)、36N(斯哈爾貝克 - 魯汶)、53和139(魯汶 - 奧蒂尼)號鐵路途徑魯汶或以其為起始點。

距離魯汶最近的機場為布魯塞爾機場,可通過公交或鐵路前往。

文化

魯汶號稱擁有比利時最興旺的啤酒和酒吧文化。除了擁有號稱比利時「最長的酒吧街」的魯汶老市集廣場(Oude Markt)之外,在市中心廣場週邊街巷間更擠滿了近百間酒吧。

今日魯汶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之城」,在每學期開學後中市中心大多數的市民為學生。

魯汶舉辦大量的文化活動,為青年人和學生相關的活動也十分繁多。

體育

魯汶曾被評選為2021年歐洲體育之都;魯汶在這一年是2021年世界公路自行車錦標賽的承辦地之一。

魯汶本地的足球俱樂部舊海弗萊魯汶(Oud-Heverlee Leuven, OHL)參加比利時足球甲級聯賽

教育

比利時規模最大的大學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KU Leuven)的核心校區位於魯汶。除魯汶天主教大學外,魯汶還有若干所高等學校,如魯汶-林堡大學學院荷蘭語UC Leuven-Limburg(UCLL)、Lemmens音樂學院英語Lemmensinstituut等。

建築

魯汶保留了部分自15世紀以來的古建築,尤以市政建築、教堂、修道院及舊魯汶大學的學院建築為特色。

市政建築、大學建築及名勝

  • 魯汶市政廳,位於市中心,始建於1439至1463年間,由建築師Sulpitius van Vorst、Jan II Keldermans和Matheus de Layens先後主持建設,屬布拉邦後期哥德式風格。外牆繁複精美的人物雕像增添於19世紀,均為魯汶本地歷史名人,共計236尊。
  • 阿倫貝格城堡,始建於16世紀,初始為文藝復興式風格;19世紀進行翻修,具備新哥德式風格。1916年時由阿倫貝格公爵捐贈予魯汶大學,現為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工學學院主樓,周圍有綠地及公園。
  • 老市集廣場英語Oude Markt(Oude Markt),位於市中心,
  • 大學圖書館,位於拉德斯蒙席廣場(Ladeuzeplein)東南側。舊圖書館焚毀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主導的援助計畫下,新圖書館建於1921-1929年,由美國建築師惠特尼·沃倫英語Whitney Warren設計。配有一座鐘塔,設有一組鐘琴,含鍾63件,是比利時規模最大的鐘琴組之一。現用作魯汶大學中央圖書館。為了紀念胡佛在任期間的援助,大學圖書館西南側的廣場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赫伯特·胡佛廣場荷蘭語Herbert Hooverplein」。
  • 大學大廳英語University Hall (Leuven),曾為魯汶的布匹大廳英語Cloth Hall,在舊魯汶大學建立後始作為教學場所和大學圖書館。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嚴重受損,後得以重建。現為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行政中心所在,並設有禮堂等。
  • 智慧之泉荷蘭語Fonske(Fons Sapientiae, Fonske)雕塑,人形雕像噴泉,位於市中心聖伯多祿教堂東側的德索莫爾校長廣場(Rector De Somerplein),立於1975年魯汶大學建校550周年之際。人像一手執書閱讀,另一手執杯倒向頭腦中,象徵著魯汶大學學生吸收知識如活水;今日學生則常戲謔地解讀為大學生活的兩面:讀書與喝啤酒。如同布魯塞爾小於連,偶爾會有民眾依照重大時事與時節為他穿上各種服裝。
  • 魯汶百草園英語Hortus Botanicus Lovaniensis(Hortus Botanicus Lovaniensis, Kruidtuin),或稱魯汶植物園。始建於1738年,初始僅作為藥草園,種植藥用植物以供研究和教學,據說是歐洲大陸第一座以研究為目的的植物園。設有溫室,占地面積2.2公頃,供遊客免費參觀。
  • 聖多納圖公園英語Sint-Donatuspark,或稱魯汶城市公園。公園中心有魯汶第一道舊城牆塔樓的遺址。
  • 凱撒山(Keizersberg),或譯帝王山,位於魯汶市北部的高地,可俯瞰整個魯汶市,曾建有布拉邦公爵家族的城堡,建於12世紀而於17世紀拆除。今日此地建有新羅馬式的隱修院——凱撒山修道院英語Abdij Keizersberg,山坡上仍殘留有舊城堡的要塞城垛遺跡。
Remove ads

宗教建築

  • 聖昆廷教堂英語Sint-Kwintenskerk,位於那慕爾街南段,以十三世紀時的羅馬式教堂為基礎擴建而成。
  • 小貝居安會院(Klein Begijnhof)
  • 聖格特魯德教堂(Sint-Geertruikerk)
  • 帕克修道院英語Park Abbey(Abdij van Park)。現也設有宗教文化遺產相關的博物館。
  • 弗利爾貝克隱修院英語Vlierbeek Abbey(Abdij van Vlierbeek)
Remove ads

學院建築

  • 阿拉斯學院(Atrechtcollege)
  • 三語言學院(Collegium Trilingue)
  • 聖靈學院(Heilige Geestcollege)
  • 范·達勒學院(Van Dalecollege)以詠禮司鐸彼得·范·達勒的名字命名
  • 大禮堂(grote aula)
  • 小禮堂(klein aula)
  • 高丘學院(Hogenheuvelcollege)
  • 德·法爾克學院(College De Valk)
  • 阿倫堡校區圖書館(Campusbibliotheek Arenberg)
  • 彼得·德·索默爾禮堂(Aula Pieter De Somer)以比利時物理學家彼得·德·索默爾的名字命名

廣場

  • 烈士廣場(Martelarenplein)。和平紀念碑(Vredesmonument)位於烈士廣場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殺害的抵抗人士,於1925年樹立。
  • 赫伯特·胡佛廣場(Herbert Hooverplein)

博物館

  • 魯汶M博物館(Museum M),由建築師斯特凡納·貝爾(Stéphane Beel)設計
  • 國家童子軍博物館(National Scouts Museum)

火車站

姊妹城市和友好城市

姊妹城市
友好城市

除以上城市之外,魯汶還自1989年與  羅馬尼亞錫比烏縣克里斯蒂安鄉有友好扶助協議,稱「收養村」。

魯汶名人

魯汶出生

  • 12至13世紀絕大多數的布拉邦公爵
  • 布拉邦的瑪麗(Maria of Brabant),法國皇后(1256-1321)
  • 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時尚設計師(b. 1957)
  • 康坦·馬賽斯(Quentin Matsys),畫家(1466-1530)
  • 彼得·范德阿(Petrus van der Aa),法律學者(1530-1594)
  • 阿德里安·范·羅門,數學家(1561-1615)
  • 夏爾-奧古斯特·德·貝里奧(Charles de Bériot),小提琴手(1802-1870)
  • 歐仁·普雷維奈爾(Eugène Prévinaire),(1805-1877),比利時國家銀行第二主管。
  • 洛朗-紀堯姆·德科寧克(Laurent-Guillaume de Koninck),古生物學家與化學家(1809-1887)
  • 讓·斯塔斯(Jean Stas),分析化學家(1813-1891)
  • 阿圖爾·德·赫里夫,鋼琴師與作曲家(1862-1940)
  • 克里斯汀·德·迪夫,細胞生物學家與生化學家, 197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b. 1917)
  • 阿圖爾·貝克曼斯(Arthur Berckmans),漫畫家(b. 1929)
  • 馬克·伊斯更斯(Mark Eyskens),政治家,曾任比利時首相(b. 1933)
  • 路易斯·托巴克(Louis Tobback),政治人物(b. 1938)
  • 埃米爾·皮特曼斯(Emiel Puttemans),中長程跑者(b. 1947)
  • 彼得·范蘭克爾(Peter Van Lancker),船舶設計師(b. 1952)
  • 亞克·派彭(Jaak Pijpen),媒體界名人(b. 1952)
  • 弗蘭克·范登布洛克(Frank Vandenbroucke),政治家(b. 1955)
  • 基姆·赫法爾特(Kim Gevaert),短跑運動員,2008年奧運會女子4×100公尺接力冠軍
  • 德賴斯·梅滕斯(Dries Mertens),足球運動員(b.1987)
  • 愛麗絲·梅爾滕斯(Elise Mertens),網球運動員(b.1995),WTA女子雙打最高排名世界第一

曾居住於魯汶

  • 迪里克·鮑茨,畫家(c. 1410/20-1475)
  • 馬特烏斯·德萊恩斯(Matheus de Layens),建築師(d.1483)
  • 伊拉斯謨,人文主義者與神學家(1466-1536)
  • 尤斯塔斯·沙皮(Eustace Chapuys),英格蘭大使(1489-1556)
  • 米歇爾·巴尤斯(Michel Baius),神學家(1513-1589)
  • 尤斯圖斯·利普修斯(Justus Lipsius),哲學家與人文主義者(1547-1606)
  • 康內留斯·詹森楊森主義之祖(1585-1638)
  • 麥可·奧克利里(Mícheál Ó Cléirigh),愛爾蘭編年史家(1590-1643)
  • 菲利普·費爾海恩(Philip Verheyen),外科醫師,曾任魯汶大學校長(1648-1711)
  • 讓·巴蒂斯特·阿伯洛斯(Jean Baptiste Abbeloos),東方學家,曾任魯汶大學校長(1836-1906)
  • 讓-巴蒂斯特·讓森斯(Jean-Baptiste Janssens),哲學教授,曾任魯汶大學校長以及耶穌會總會長(1889-1964)
  • 康拉德·埃爾斯特(Koenraad Elst)
  • 揚·范德羅斯特(Jan Van der Roost),作曲家(b. 1956)
  • 安德烈亞斯·維薩留斯,解剖學家,政治家(1514-1564)
  • 阿卜杜勒·卡迪爾·汗,核物理學家、礦冶工程師(1935-*)
  • 羅恩·路易斯(Ron Lewis),棒球選手(b. 198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