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勞芬 (瑞士)
瑞士市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勞芬(德語:Laufen,法語:Laufon)是瑞士巴塞爾鄉村州的城鎮,位於該國北部,面積11.3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54米,2011年人口5,306,其中六成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Remove ads
地理
勞芬位於比爾斯河畔的勞芬河谷和從巴塞爾到德萊蒙的汝拉鐵路線上。最高的山峰是邁特山,海拔672米。最深的點是諾伊馬特(Neumatt)附近的比爾蘇費爾(Birsufer),海拔348米。市鎮面積為1140公頃,其中農業面積為26%,森林面積為53%,定居點面積為20%,非生產面積為1%。
歷史
公元前58年直到公元470年勞芬屬於羅馬帝國,並且在其崩潰之後,它在500年左右由阿勒曼尼人控制,之後則是法蘭克王國。從853年到1033年,該地區一直屬於勃艮第王國。999年,勃艮第國王魯道夫三世將上比爾斯河谷的大部分土地贈予了巴塞爾主教。
1141年,這個村莊首次被稱為Loufen。1295年,賴興施泰因的彼得·賴希主教創立了勞芬鎮。1637年至1639年,勞芬被捲入三十年戰爭。新教瑞典人攻擊作為帝國親王的主教並摧毀了河谷。18世紀勞芬與其他幾個領土聯合起來反對主教的統治。在法國軍隊的幫助下,他們在波朗特呂擊敗了「仁慈的先生」。在1792年法國大革命期間,勞芬在87天內是汝拉地區的「勞芬共和國」的一部分。從1793年到1813年,它是法國的一部分,隸屬於泰里布勒山省,同時是勞芬州的首府。
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前巴塞爾主教領地的大部分地區被割讓給伯爾尼州,從而併入瑞士聯邦。不久之後,為了這個「幸運的命運」,11個勞芬河谷的村民向伯爾尼市和共和國致敬[1]。直到1846年才成為區府。1852年,勞芬城和勞芬郊區進行了合併。1872年,費寧格醫院開業。
汝拉州由三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德萊蒙區、波朗特呂區和弗朗什-蒙塔涅區以及穆捷區的一些市鎮於1979年脫離伯爾尼州導致勞芬河谷變成了伯爾尼州的外飛地。1983年到1989年,在多年的連續投票中,勞芬剛開始反對加入巴塞爾鄉村州,但在第二次投票中結果逆轉。1994年正式加入巴塞爾鄉村州。
1973年6月和2007年8月,洪水嚴重淹沒了老城區,造成數百萬瑞士法郎的損失。由於2007年的洪水,比爾斯河流在幾個地方進行了改造和擴大,以增加排水能力。
Remove ads
人口
勞芬人口的41.0%是天主教徒,10.5%是新教徒,0.9%是其他基督教徒。外籍人士占29.6%(截至2024年12月31日)。[2]
政治
市長是帕斯卡爾·波利格爾(FDP)。
在2023年瑞士議會選舉中,選民比例為:SVP 27.1%(2019年23.2%),中間黨 19.4%(20.6%),SP 19.2%(20.7%),FDP 14.8%(14.5%),綠黨 9.6%(14.1%)。GLP 6.0%(4.8%),EVP 2.0%(–),EDU 0.2%(–)。 [3]
經濟
大型國際公司已經在勞芬設立:草藥糖製造商Ricola AG(最初是Richterich und Compagnie,Laufen - 縮寫Ricola),技術公司Stöcklin Logistics和Laufen Bathrooms AG。此外,自1919年以來,一家主要的醫療保險公司EGK-Gesundheitskasse也在勞芬設有總部。公司受益於靠近巴塞爾的瑞-德-法三邊交界的地理位置。
交通
勞芬位於瑞士聯邦鐵路比爾-德萊蒙-巴塞爾鐵路幹線上,是靠近巴塞爾的重要一站。
從拉紹德封到巴塞爾的18號主要道路和從比爾到巴塞爾的汝拉鐵路。 巴塞爾火車站每小時由51號線的城際斜坡火車從兩個方向前往,並且每半小時由巴塞爾城市快鐵的S3號線提供服務。每隔一次的快鐵都會繼續前往汝拉州的德萊蒙和波朗特呂。在主要交通時間,巴塞爾和德萊蒙之間有額外的列車,周末晚上有夜間列車。
未來,51號線將以半小時的速度運行,並延長至日內瓦機場,而S3號線將不再運行。[4]
勞芬火車站有一個郵政交通樞紐,有六條巴士線路通往該地區的各個村莊。
勞芬是瑞士西北地區交通線路的最後一站,只有乘坐公交車才能在瑞士西北地區向西走得更遠。
2022年,在老城區的部分地區試行了四個無車日,第一個是5月29日,最後一次是8月28日。
文化
在古老的比爾斯米爾格大樓內是Rockclub Biomill。展覽,音樂會,芭蕾舞,電影和閱讀文化論壇在重新翻修的前屠宰場舉行。勞芬市立圖書館提供約15000本書籍,電影和其他媒體供出租。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巴塞爾大街20號才有電影院。2005年,開放式電影院運行協會成立,自8月底以來,每個協會都在前屠宰場的停車場舉辦一個大型的開放式電影院。2007年,露天電影院可容納700人。
景點


- 中世紀的老城區,部分保存的城牆和三個門:上門,下門和水門。
- 上門,也就是鐘塔,帶大錶盤和天文鐘
- 市政廳(1672年),首先是巴洛克式的貴族座位,然後是醫院,現在是市政廳的所在地。在1976年的修復過程中,在格里塞倫馬尼爾的羅根巴赫家族宴會廳的白色污垢下發現一幅17世紀的狩獵壁畫。
- 占主導地位的羅馬天主教「耶穌之心」教堂,新哥特式風格,1914年完工。
- 聖凱瑟琳教堂(1698年),有祭壇,雕刻的教堂和後哥特式的聖母以及1755年的洛可可雕像。在教堂的北側,可以看到Dolmengrabe的殘骸。
- 墓地上無法進入的教堂是歷史上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 瑞士最古老的磚塊工廠位於Mühlenweg。可應要求參觀。
- 魯嫩擁有世界上建築密度最高的五處房產,由著名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他們都是Ricola的所有者。
- 現代化的建築包括市場營銷中心(巴塞爾大街33號,建於1998年)和瓦倫大街117號的粘土建築(2014年)。
Remove ads
重要人物
- 約翰·約瑟夫·博雷爾(Johann Joseph Bohrer,1826年-1902年),巴塞爾天主教牧師
- 約瑟夫·費迪南·格斯特(Joseph Ferdinand Gerster,1829-1880),軍官
- 路德維希·羅胡斯·施密德林(Ludwig Rochus Schmidlin,1845-1917),羅馬天主教牧師,聖經學家和教會歷史學家
- 約瑟夫·格斯特-羅斯(Joseph Gerster-Roth,1860-1937),製片人、作家和民粹主義者
- 阿爾班·格斯特(1898-1986),建築師和考古學家
- 威利·穆勒(Willy Müller,1903-1976),德國政治家
- 魯道夫·施密德林(Rudolf Schmidlin,1930-2014),政治家、建築工程師和空間規劃師
- 漢斯·楚米(1908-2001),獸醫和政治家
- 阿加特·沙爾滕布蘭德(1926-2018),畫家
友好城市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