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医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協和醫院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是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三級甲等醫院。它隸屬於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其臨床醫院,同時也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臨床醫學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指定的診治疑難重症的技術指導中心之一。醫院成立於1921年9月16日。現任院長張抒揚。

北京協和醫院是中國最早承擔外賓醫療任務的單位,醫院專門設立外賓和高幹門診部,開設專門的高幹、外賓、特需病區。2006年7月28日被中國奧委會定為「國家隊運動員醫療服務指定醫院」。
Remove ads
歷史與醫院沿革

北京協和醫院所屬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前身是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17年創辦的「協和醫學院」。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辦北京協和醫院。文革中被改名為「反帝醫院」。
科室設置



- 內科
- 心血管內科
- 呼吸內科
- 消化內科
- 血液內科
- 免疫內科
- 內分泌
- 腎內科
- 感染內科
- 腫瘤內科
- 神經內科
- 普通內科
- 內科ICU
- 心理醫學
- 外科
- 基本外科
- 胸外科
- 心臟外科
- 泌尿外科
- 骨科
- 神經外科
- 血管外科中心
- 乳腺疾病中心
- 整形美容外科
- ICU
- 麻醉科
- 胰腺外科中心
- 腸外腸內營養科
- 肝臟外科
- 婦兒科室
- 婦產科
- 兒科
- 五官科室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變態反應科
- 皮膚科
- 眼科
- 急診科
- 病案、中醫
- 中醫科
- 病案科
- 醫技科室
- 檢驗科
- 放射科
- 核醫學
- 理療科
- 放療科
- 病理科
- 超聲診斷科
- 特需醫療部
- 後勤輔助
- 體檢中心
職工組成
前任院長、黨委常委 | 趙玉沛 (2020年11月4日卸任) |
現任院長、黨委常委 | 張抒揚 (2020年11月4日就任) |
院黨委書記 | 吳沛新 |
院黨委副書記 | 柴建軍 |
院總會計師、黨委常委 | 向炎珍 |
副院長、黨委常委 | 韓丁、吳文銘、楊敦干、彭斌 |
在職職工 | 4000多人 |
其中,兩院院士3人,正副教授及相應職稱人員466人,全國「白求恩獎章」獲得者1人,國家級和部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2人。
獲得榮譽
院內出生名人
院內逝世名人

-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於該院病逝。
- 清末民初年間的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及文學家梁啟超1929年1月19日於該院病逝。
-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1967年10月17日因腎癌 (一說為尿毒症)於該院(當時叫反帝醫院)病逝。
- 全國人大常委林巧稚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期在該院工作,1983年4月22日病逝於該院。
- 英達的父親英若誠,2003年12月27日因病於該院逝世。
- 香港著名企業家,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2006年10月28日因淋巴癌於該院病逝。
- 中國大陸著名女演員李鈺2009年3月14日因淋巴癌病逝於該院。
- 香港著名電影製片人、永盛電影公司老闆、向華強胞弟向華勝,2014年11月20日因病於該院逝世。
- 著名女作家、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錢鍾書夫人)2016年5月25日於該院病逝。
- 曾經的中國大陸最長壽者、被若干媒體稱為「漢語拼音之父」[8][9][10]的周有光於2017年1月14日在該院病逝[11][12]。
- 中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厲以寧,2023年2月27日19時31分因病醫治無效於該院病逝。[13]
- 中國著名京劇荀派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孫毓敏,2023年3月28日於該院病逝[14]。
Remove ads
關聯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