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位于北京的外国语学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Remove ads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簡稱北外附校。北外附校成立於1959年9月,是中國最早的外國語學校之一。學校位於北京海淀區西二旗大街19號,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和國際部等教育階段,提供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種的教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附屬學校,也是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學教育集團的成員校之一。

快速預覽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地址 ...
Remove ads

名稱沿革

1958年4月,為了滿足國家的需要,北京外國學院黨委決定開辦附屬中學。1959年初決定將學校名稱定為「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中學「。1963年,北外附中決定開設初中部和小學部,應學校結構的變化,北外附中在同年7月正式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直到1988年,外語附校正式停辦。

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2001年,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決定重新開辦其附屬學校,定名為「北京市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校園

Thumb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與北外附校一址兩校

校園占地面積約7.53萬米。學校擁有多媒體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音樂室、美術室等。此外,學校還擁有多個運動場地,包括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校園內還有食堂、超市等生活設施。而且在學校的東部還擁有學校師生共同建立的農場和菜園。

校園內總共有兩個教學樓,小教樓和中教樓。小教樓供小學1至3年級和學前班使用,小學的4至6年級以及初中和高中則使用中教樓。學校有一個大的足球場,和一個繞著足球場的300米跑道。6個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等設施則分布在周圍。

歷史

北外附中時期(1959-1963)[1]

1958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為了滿足培養外語人才的需要,北京外國語學院決定開辦北外附中。

1959年,學校正式開學,校址在北外校園西側。學校開設了英語、俄語、日語等多個語言課程。

1961年4月,因北京外國語學院將校園西側挪作他用,經教育部批准,北京外國語學院將北外附中遷址至北師大舊址(宣武區南新華街2號)。

1962年9月,北外附中取消德語教學。同年12月,學校被北京外國語學院確定為以文科和外語為主要教學科目的學校。

外語附校時期(1963-1988)[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63年,經教育部和外交部批准和批示,北外附中增設小學部和初中部,並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外國語學校」。

1964年初,中國桌球隊在該校舉行交流和表演活動,同時,經時任外交部部長陳毅批准,學校增設小學綜合樓和食堂。

1966年6月,文革爆發後,學校提前放假。不久之後,學校教職工被派往豐臺區搞勞動,學校紅衛兵組織參加大串聯活動,學校教學工作停滯。

1967年3月,解放軍軍訓團進駐外語附校。夏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外語附校,部分課程得以恢復。同年7-8月,在文革氛圍中,校方計劃關閉學校的小學部,此舉引發小學部部分師生到外交部(舊址,東交民巷33號)靜坐示威,抗議這一提議。同年9月,學校的初中法語班部分學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參加茅利塔尼亞總統達達赫訪華的歡迎儀式,並與周恩來用法語交流,此舉促使外語附校恢復全部課程。

1968年10月,北京鋼廠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

1969年6月,小學部師生前往房山縣東南召公社參與「三夏」農務勞動,並接受來自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暑假期間,外語附校重新招生。依據教育改革方針,取消了入學考試,改為學校推薦的方式。

1970年6月,為了便於管理,學校遷回北外西院,後原西城區校址被北師大附中占用。1973年,學校恢復入學考試。

1980年5月,經過北京外國語學院黨委的批准,外語附校領導層做出調整。

1982年3月,北外西院外附樓竣工,為學校發展提供空間。

1983年,因北外西院空間緊張等一系列因素,學校暫緩招生。

198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打算停辦外語附校並將其改為教培部門,後學校向教育部遞交學校停辦提議。

1988年,隨著最後一批學生畢業離校,學校停止辦學,北外西院後被北外其他設施占用(包括外研社、北外國際大廈)。

199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Remove ads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2001-)[2]

Thumb
北外附校被教學樓包圍的羽毛球場

2001年2月北京外國語大學決定重建北外附校。同年,中關村科技園有關部門批准將海淀區西二旗一片土地讓予北外作為北外附校校址。

2002年,學校取得辦學許可證,開始重建,同年9月正式開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與部分國有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合作辦學。

2003年3月11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外國語大學復辦北外附校。

2004年1月,北外附校遷址到房山區長陽鎮稻田村南里六號。

2006年,北外附校正式遷入海淀西二旗新址。

2006年8月,北外附校開設高中國際班。10月26日,北外附校的新校區正式落成儀式舉行。之後,北外附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

2010年3月,學校成立培訓中心,開設英語、藝術、體育等培訓課程。

2017年6月22日,學校被評為「海淀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同年12月,北外附校與河北石家莊外國語學校、天津外國語學校共同成立「京津冀多語名校聯」。

2019年10月20日,北外附校舉行60周年校慶典禮,學校領導及校友、老職工參加此次大會。同日,學校成立了校友會。

2022年5月26日,經上級批准,「北京外國語大學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教育許可,與北外附校實行兩校一址辦學,2022年8月被海淀區民政局准予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成立登記[3]

2022年9月起,因學校民轉公政策影響,學校由民辦校轉為海淀區屬公辦校[4]

2024年5月15日,經海淀區教委批准,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加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並保持獨立法人建制。[5]

Remove ads

歷任校長[6]

更多資訊 任 次, 姓名 ...

知名校友[7]

友好學校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