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京當代MOMA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京當代MOMA(英語:Linked Hybrid,直譯為連接複合體[2]),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由當代置業開發建設的一個建築綜合體,建築設計由斯蒂文·霍爾主持。其內部功能以集合住宅為主,併集成了酒店、電影院、幼兒園、畫廊、商店、健身館、咖啡館等多種功能,總面積22.1萬平方米。綜合體包含9座高低不同的塔樓,這些塔樓在14-19層通過一個高低起伏的環形連廊連接在一起。除了空中連廊以外,建築群採用了大量新技術,以實現節能及環境友好設計,是一個較大規模的綠色住宅項目。
Remove ads
位置

北京當代MOMA位於北京二環路(原北京內城)東北角外,南側緊鄰機場高速。用地原為北京市造紙一廠廠區,大部分舊建築被拆除,但是東北角保留了一棟建築作為辦公建築[3]。在高速公路南側為同樣屬於當代置業的萬國城MOMA,因此本建築群也稱為當代萬國城北區[4]。
空間布局
主體建築集中在用地的南部,北部以綠地為主。建築群總體的靈感來自法國畫家亨利·馬蒂斯的繪畫《舞蹈》。塔樓呈環狀布置,並由高架連廊連接在一起,如同幾個人手拉手連成一個環一樣[5][6]。建築群中間設置一個水池,一個小酒店和電影院設置在水池中央,形成視覺焦點。環狀布置的多個塔樓之間形成對外開放的通道,可供市民穿越,以實現「開放的城中城」的概念。[2]
14至19層的連廊是北京當代MOMA的一個亮點。建築師在連廊中設置了部分公共功能,包括游泳池、健身房、咖啡館、畫廊等設置在了高處的連廊中,建築師希望由此為市民提供不尋常的城市體驗。[2]
節能和環境設計
北京當代MOMA採用了大量節能和環境友好技術。其體形係數被有意縮小。圍護結構參照了歐洲標準,基本滿足北京市在2012年(竣工3年後)開始實施的節能75%的居住建築標準。綜合體使用地源熱泵系統作為主要的冷熱源,為此建造了655根深度超過100米的井,該系統負擔全部制熱、製冷量的70%。樓內使用了一種稱為「置換通風」的技術,使得新風以略低於目標溫度的溫度從地板下進入房間,溫度較高的廢氣被向上吸收,以保證室內空氣品質。樓宇內設置了中水回收及供水系統,中水被用於住宅沖廁用水及綠化、洗車用水。除地面綠化外,北京當代MOMA在屋頂和牆面上也設置綠化,並利用中水澆灌。[3][2]
獎項
北京當代MOMA獲得以下獎項或稱號:
- 《時代》周刊2007年十大建築奇蹟[7]
- 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分會2008年可持續設計獎[8]
- 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2009年「亞洲和大洋洲最佳高層建築」「全球最佳高層建築」[9]
- 2009年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優秀住宅小區金獎[10]
業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