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大荒

在中国黑龙江省的农业垦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大荒中國黑龍江省北部一大片地區的一個名稱,因其歷史上長時期的荒蕪而得名[1][2]。北大荒主要為黑龍江省嫩江谷地三江平原地區的總稱,在地理上屬中國最北部的地區[1][2]。北大荒是毛澤東時期中國大陸知名的勞教勞改場所之一[3][4][5][6][7],後來成為重要糧食基地(北大荒集團[3][8][9]

地理

北大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境內,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橫跨東經123°40′到134°40′的11個經度、縱跨北緯44°10′到50°20′的8個緯度之間,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1][2]。 北部是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東部是三江平原[1][2]。因為受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耕作期相當短,尤其在冬季氣候非常寒冷,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減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一直是中國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之一[2]

歷史

Thumb
北大荒的知識青年(196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曾多次組織移民到北大荒去建立農場。1947年起,14萬退役轉業官兵到此來開荒,創建了第一批國營機械化農場[1][3][8]。1954至1956年,王震將軍率兵建立了第一個鐵道兵軍墾農場,即「八五〇農場」,此後北大荒先後在密山虎林寶清饒河地區建起了以「八」字頭命名的農場[10]

1955年,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在北大荒中邊界上的興凱湖旁建立了「興凱湖農場」,專收北京送去的勞教犯勞改犯[4][11][12]。也有學者估計北大荒的勞改農場不下一百個[12]。1957年起「反右運動」起,約有10萬知識分子被下放至此進行勞動教養勞動改造[3][4][5][7][8][13],還包括許多軍隊裡的「右派」分子[6]。許多人在此喪命[4][13][14]。同時還有20萬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山東等地支邊青年到此[3][8]。1968年底,文化大革命期間大規模「上山下鄉運動」展開,全國54萬城市知識青年到此,開發北大荒[3][8][15]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後,北大荒墾區成功地開荒建立了紅河、二道河、鴨綠河等3個現代化農場,並開始進口引入國外先進的機械設備和除草藥劑[9]。21世紀,東北三省是中國最重要的糧倉地區之一,黑土豐富的黑龍江更是最重要的農業墾區之一,所以北大荒又有「北大倉」的別稱[3][8][9]

Remove ads

圖集

參見

參考資料

延申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