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山龍屬 (蜥臀目)
恐手龙科北山龙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山龍屬(學名:Beishanlong)是似鳥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目前已發現三個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北山山脈。模式種是巨大北山龍(B. grandis),是由中國與美國科學家所共同研究、發表,論文在2009年發表於網路,正式發表是在2010年。屬名是以北山山脈為名,種名在拉丁文意為「巨大」,意指北山龍的巨大體型[1]。
北山龍的化石發現於新民堡群,地質年代為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之間,約1億2500萬年前。正模標本(編號FRDC-GS GJ (06) 01-18)是在2006年被發現,是一個部分骨骼,缺乏頭顱骨[1]。副模標本是在2007年被發現,一個是後肢骨頭,另一個則是兩塊恥骨。在1999年發現的腳掌骨頭,目前被暫時性歸類於北山龍[1]。
敘述
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羅估計北山龍的身長約7公尺,體重約550公斤[2];而最大型的似雞龍個體,身長約是8公尺長。北山龍是種大型似鳥龍類恐龍,而正模標本還在成長中,所以會成長至更大體型。而最初研究則根據66公分長的股骨,推測北山龍的體重約626公斤[1]。根據骨頭組織學研究,脛骨有13或14個成長環,顯示這些化石是亞成年個體,而且成長速率相當穩定[1]。
北山龍的體型相當粗壯。前肢、後肢長。與後期近親相比,北山龍沒有修長的手掌、腳掌、指爪等特徵[1]。
分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