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黃尾鴝

鹟科红尾鸲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尾鴝
Remove ads

黃尾鴝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為鶲科紅尾鴝屬下的一個種。俗名灰頂茶鴝紅尾溜,大陸稱北紅尾鴝。全長14至15公分,是中等體型而色彩艷麗的紅尾鴝屬鳥類。常見。雄鳥下體栗色,雌鳥下體褐色。區別於其他紅尾鴝,黃尾鴝雌雄均具有顯著的白色倒三角形的翼斑。

快速預覽 黃尾鴝, 保護狀況 ...

該物種於1776年由彼得·西蒙·帕拉斯首次描述

Remove ads

描述與系統分類

它的體長為14至15厘米,體重11至20克。[2]

如同所有紅尾鴝,黃尾鴝具有明顯的兩性異形。繁殖期的雄鳥頭頂和頸背為灰色,前額和頭側顏色較淺,臉部和下巴為黑色,肩羽和翅膀呈棕褐色,並帶有明顯的白色翅斑;胸部、下背和腰部呈橙色,尾巴為黑色且兩側帶有橙色。幼雄鳥的羽毛圖案與成年雄鳥相似,但顏色更暗淡且標記不那麼明顯。[2]

雌鳥上身為暖棕色,下身較淡,腰部和尾巴兩側為橙色,並具有類似雄鳥的大型白色翅斑。雄雌鳥的喙、眼睛、腿和腳均為黑色。[2]

它曾被歸類為鶇科,但現在通常被認為屬於舊世界鶲科(Muscicapidae)。此物種被分為兩個亞種:東部的P. a. auroreus和西部的P. a. leucopterus

它屬於歐亞大陸的密切演化支,其中還包括赭紅尾鴝P. ochruros)、黑喉紅尾鴝P. hodgsoni)、紅腹紅尾鴝P. erythrogastrus),與黃尾鴝(P. auroreus)關係尤為密切,還可能包括賀蘭山紅尾鴝P. alaschanicus)。這些物種在上新世晚期和更新世早期(約300萬至150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時期開始時分化。[3][2]

Remove ads

分佈與生態

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包含俄羅斯遠東地區、蒙古北部、朝鮮半島日本台灣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一帶,以及中南半島北部。

它是候鳥P. a. auroreus在冬季遷徙至韓國日本、中國東南沿海及台灣,而P. a. leucopterus則在印度東北部及東南亞部分地區越冬。[4][2]

黃尾鴝偏好開闊森林、森林邊緣和農業邊界,也常見於公園和城市花園。它們對人類相對信任,通常在被人接近後才會飛走。它們在夏季繁殖,指名亞種的一對繁殖配偶曾於五月初被觀察到。[2][5]

該鳥廣泛分布且相當常見,因此並未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4]

圖庫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