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匚部
漢字部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匚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計二畫,是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22個(二畫的中為第16個)。匚部構字時通常形成上左下半包圍結構。一字帶「匚」且無其他部首時歸為匚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薦的國字標準字體中,匚部與匸部不同。「匚」大篆作「𠥓」。傳統漢字正楷中,「匚」的橫不向左出頭,第二筆起筆處與橫的起筆處相接,且第二筆多為豎折,呈方角;「匸」的橫筆向左方出頭,而第二筆多為豎曲,呈弧角。
中國大陸的中文簡化字中,原從「匸」的字皆改從「匚」,原匸部合併至匚部,且匚部下沒有保留附形部首;這一改變也適用於大陸國標的傳統字。日本新字體亦將從「匸」的字改從「匚」,JIS X 0208字元集、主流印刷字體和多數字詞典均不區分兩者,JIS漢字中的舊字體亦不區分兩個部首,一些日語詞典將兩個部首都列出,並標明「合併」。
Remove ads
部首單字解釋
方形的容器。見《說文》。
字形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名稱
- 漢語:匚部(拼音:fāngbù,注音:ㄈㄤ ㄅㄨˋ)、左方框
- 日語:匚部(ほうぶ)、匚構(はこがまえ)
- 朝鮮語:터진입구몸부
- 英語:Radical Right open box
字例
![]() | 這是一篇部首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