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十三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十三車站(日語:十三駅/じゅうそうえき Jūsō eki */?)是位於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淀川區十三東2丁目的阪急電鐵鐵路車站。車站編號為HK-03,是淀川區的代表車站。
Remove ads
歷史
- 1910年(明治43年)3月10日 - 箕面有馬電氣軌道的寶塚線開通時開業[4]。
- 1920年(大正9年)7月16日 - 神戶本線開業[4]。
-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 - 北大阪電氣鐵道(現在的京都本線)十三車站開業[5]。
-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 - 路線轉讓,成為新京阪鐵道車站[5]。
- 1926年(大正15年)7月5日 - 梅田站 - 十三車站間高架化,成為神戶本線和寶塚本線的共用區間[4]。
- 1930年(昭和5年)9月15日 - 公司合併,變為京阪電氣鐵道十三線的車站[5]。
- 1943年(昭和18年)10月1日 - 阪神急行電鐵和京阪電氣鐵道合併,本站成為京阪神急行電鐵(1973年改稱阪急電鐵)的車站[4][5]。
- 1959年(昭和34年)2月18日 - 十三線編入京都本線,本站成為京都本線的起點站。寶塚本線梅田站 - 十三車站間複複線化(增加京都本線使用的軌道)[4]。
- 2002年(平成14年)-入選近畿車站百選(第三回)。
- 2013年(平成25年)12月21日 - 導入車站編號[5]。
- 2018年(平成30年)9月8日 - 3號線的月台安全門啟用[6][7]。
- 2019年(平成31年)
- 2024年(令和6年)3月29日 - 廢除3、4、5號線的發車音樂。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十三是一個4面6線的地面車站,其中有2面(2、3號線,4、5號線)為島式月台設計。神戶線大阪梅田方向(2號線)下車與寶塚線寶塚、箕面方向(3號線)、寶塚線大阪梅田方向(4號線)下車與京都線河原町、嵐山、北千里方向(5號線)都位於同一月台。設有東西兩處驗票口。各月台之間,南面是利用地下通道連結,北面則是由跨站天橋連結。
使用狀況
2019年(令和元年)度特定日1日的上下車人次為73,574人(上車人次:36,739人、下車人次:36,835人)。在阪急的所有車站中僅次於大阪梅田站、神戶三宮站、西宮北口站、烏丸站、京都河原町站,排名第6。2021年(令和3年)的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52,424人[10]。
各路線1日上下車人次如以下所示。
- 神戶本線 - 22,238人(上車人次:11,427人、下車人次:10,811人)
- 寶塚本線 - 23,691人(上車人次:11,963人、下車人次:11,728人)
- 京都本線 - 27,645人(上車人次:13,349人、下車人次:14,296人)
各路線1日轉乘人次如以下所示、轉乘人次為137,601人。
- 寶塚本線・京都本線 → 神戶本線 - 44,367人
- 神戶本線 → 寶塚本線・京都本線 - 45,786人
- 神戶本線・京都本線 → 寶塚本線 - 35,931人
- 寶塚本線 → 神戶本線・京都本線 - 37,169人
- 神戶本線・寶塚本線 → 京都本線 - 57,303人
- 京都本線 → 神戶本線・寶塚本線 - 54,646人
Remove ads
各年度1日上下車、上車人次統計如下表。(皆不包含各線間的轉車人次)。
Remove ads
一日平均上下車、上車人次統計如下表。
- 2007年到2015年次的資料為平日1日平均上下車、上車人次。
- 2016年之後的資料為全年1日平均上下車、上車人次。
Remove ads
車站周邊
- 神津神社
- 淀川區役所
- 英真學園高等學校
- 國道176號
- Hello Work 淀川
- 淀川警察署
- 大阪市立淀川圖書館
- 大阪府立北野高等學校
- 第七藝術劇場
- Theater Seven
- 淀川郵局(併設郵貯銀行淀川店)
- 淀川十三東郵局
- 淀川十三本町郵局
- 淀川木川西郵局
- 大阪Community Worker專門學校
公車路線
車站西側的國道176號・十三筋及新北野周邊有「十三車站」和「十三北站」,車站東側的淀川通有「十三東口站」。
Remove ads
相鄰車站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