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革命共產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國革命共產黨,簡稱中革共,又稱十月評論社,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托洛茨基主義的政黨,為第四國際中國支部[a],目前的活動範圍僅局限於中國香港、繼續出版《十月評論》雜誌。

快速預覽 中國革命共產黨, 領袖 ...

歷史

快速預覽 正體字, 簡化字 ...

1931年5月1日至3日,在托洛茨基國際左翼反對派催促下,無產者社中國布爾什維克列寧主義反對派十月社戰鬥社等4個中國托派組織在上海召開統一大會,成立「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1935年1月,托洛茨基派代表格拉斯(中文名李福仁)來上海活動了一年多。召開代表會議。史朝生等人把「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同盟」。

1948年9月,以彭述之為首的中國共產主義同盟多數派「新鬥爭派」在上海召開全國第三次代表大會,宣布將組織改組為「中國革命共產黨」,並選舉產生了以彭述之為書記的中央機構[2]。中國革命共產黨成立時,有黨員350人。不久,彭述之等人避居香港,中國革命共產黨領導機關隨之遷移。[3][4]

1950年10月6日,留在中國大陸的中國革命共產黨重要成員尹寬遭逮捕,後長期被關押於上海提籃橋監獄

1974年初,中國革命共產黨創辦了《十月評論》雜誌[5],開始以「十月評論社」名義公開活動[6]。1977年,該黨拒絕參與香港各托派組織的整合,引發內部分裂,黨內的「統一派」脫黨併入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1985年,中國革命共產黨開始參與香港區議會選舉。1985年至2003年,中國革命共產黨黨員陳昌曾五次當選觀塘區議會議員。[3][4]

Remove ads

議員

區議會議員[來源請求]

2003年至2007年

更多資訊 區議會, 代號 ...

1999年至2003年

更多資訊 區議會, 代號 ...

1991年至1994年

更多資訊 區議會, 選區 ...

1988年至1991年

更多資訊 區議會, 選區 ...

1985年至1988年

更多資訊 區議會, 選區 ...

選舉

區議會選舉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委任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 備註
1985 1,909 0.28% 1 0 0
1 / 237
1
1988 1,532 0.24% 1 0 0
1 / 264
0
1991 2,382 0.56% 1 0 0
1 / 441
0
1999 1,896 0.23% 1 0 0
1 / 519
0 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
2003 1,738 0.17% 1 0 0
1 / 529
0 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
2007 1,113 0.10% 0 0 0
0 / 534
1 作為獨立候選人參選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立法局選舉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地方選區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總議席 +/-
1991 3,431 0.25% 0 0
0 / 60
0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