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半個月亮爬上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半個月亮爬上來》是王洛賓於1939年所作的西部民歌,改編自新疆民歌《依拉拉,沙依格》,為其代表作品之一,至今依然廣為流傳。
歷程
1939年春,王洛賓隨同西寧青海抗戰劇團,到河西走廊編演抗戰舞台劇。演出中經常會排練一些鄉土民歌,以增強抗戰宣傳的效果,其中特別保留的曲目,就是王洛賓改編的《半個月亮爬上來》。[1]
他在河西走廊的那段時期,結交許多來自維吾爾族的朋友,搜集了不少維吾爾族民歌。其中一次在酒泉聽到喀什地區的維吾爾族舞曲《依拉拉,沙依格》,留下深刻地印象。他後來將這首舞曲編入劇本,譜上抗戰歌詞,卻顯得格格不入。劇團從河西走廊回到西寧以後,王洛賓一邊為劇團編排節目,一邊仍不斷改編歌曲。有一天他坐在家中的院子,琢磨著如何改編《依拉拉,沙依格》,抬天看見天上的半月,尋到靈感寫下了《半個月亮爬上來》。[1]
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半個月亮爬上來》被認為是一首作者未詳的青海民歌。直至1990年代初,王洛賓回憶這段改編歷程,提及這首作品已經傳唱五十多年,曾在世界青年聯會節中獲得獎項,並得到世界各地合唱團的認可,成為經典曲目。美國百人合唱團於1990年訪問中國時,也曾演唱過這首作品。[1]
Remove ads
意境
《半個月亮爬上來》的歌詞分為兩段,共18個句子。這首歌曲經過重新編曲以後,從快板的民族舞曲變成慢板歐洲抒情曲的唱法,譜上委婉的抒情歌詞,旋律浸透西班牙的浪漫風情,來呈現這一首維吾爾族的愛情歌曲。[1]
流傳
《半個月亮爬上來》是一首世界級的新疆經典民歌,中國以至世界各地的合唱團都曾收錄過這首樂典。
1953年,楊嘉仁指揮再次改編的無伴奏合唱曲《半個月亮爬上來》,獲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會節合唱銀制獎章。[2][3] 1993年,《半個月亮爬上來》與《在那遙遠的地方》一同被選錄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4][5] 任桂珍、彭麗媛、莫文蔚、關牧村、閻維文、德德瑪、黑鴨子等眾多歌手都曾演繹過這首歌曲。
2006年,中國國防科工委聯合中央電視台及中國音樂家協會,票選30首歌曲乘搭嫦娥一號,從太空向地面播放,其中一首就是《半個月亮爬上來》。[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