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中初級學院
新加坡华侨中学高中部前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前華中初級學院(Hwa Chong Junior College, HCJC/HJC,簡稱"華初")曾是新加坡一所頂尖的初級學院,1974年由南洋華僑中學的大學先修班(高中課程)分割出去而成立。2005年正式與南洋華僑中學合併為新加坡華僑中學。
Remove ads
歷史
華中初級學院是新加坡第一所由政府資助的初級學院,也是續國家初級學院後建立的第二所初級學院。 1970年,當時的教育部長王邦文接見了新加坡中華總商會(SCCCI)的一群華人社群領袖,討論建立十所初級學院,以取代新加坡華僑中學以及全國各所中學的高中部。 時任新加坡華僑中學董事會著名商人陳共存先生被賦予計劃的監督負責人。整個計劃估計將花費兩百二十萬新元,其中一半的資金由中華總商會資助。會議和討論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宣布,由於財政限制,他們能夠籌集足夠的資金用於建設只有兩個原本打算10個初級學院。隨後,華僑中學的理委員會停辦了學校的大學先修班,為建立新的大專院校做準備。華中初級學院原名為「華僑中學附屬初級學院」,於1972年正式以華僑中學縮寫「華中」命名。1974年,華中初中學院在中學武吉知馬路校區開幕,同一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華中初級學院於1974年1月2日在國家初級學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學的前武吉知馬校園開課。 在1974年6月14日,學院在武吉知馬五英里大路旁(武吉知馬路661號)的永久校址開課,毗鄰南洋華僑中學。[2]

學院最初採用英華源流混合制,首批兩屆在籍學生共計一千五百位,教職員九十五位。院校設備包括冷氣圖書館,兩間講堂,十間實驗室,以及二十四間課室。[3]華初院服由首屆學生設計,院徽、院訓、院歌則由首屆教師共同編寫。[4] 1981年,華初與淡馬錫初級學院成為全國首兩間開辦人文特選課程的初院。[5]
Remove ads
繼1986年酒店新世界倒塌,學校管理委員會下令對建築結構進行審查,據說學院的外牆曾破裂。[6]1987年5月8日,華中初中學院由於建築物的結構性問題,遷離了武吉知馬路。 第二年,校園重新開發,教育部覆蓋了三年長期重建項目的標準設施成本的百分之八十,學院本身籌集了剩餘的七百萬元。[7]學院1987年5月到12月暫時在義安理工學院和兀蘭授課。 學院後來遷往武吉巴督街34號(現在的瑞士小學中學和聖安東尼小學校址)。 華初於1992年搬回其武吉知馬校區。新建築的建築風格有不小變動,而八角形的建築格局被保留了下來。
華中初級學院於1990年與淡馬錫初級學院一起成為提供華文語文特選課程(C-LEP)的第一批初級學院之一。[8]
2004年1月,華中初級學院成為新加坡第一所獲得獨立身份的初級學院。 2005年1月1日,學院與毗鄰的南洋華僑中學正式合併,成為現的華僑中學,為兩校的直通車課程鋪路。
歷任院長
華初1974年至2004年間的歷任院長如下:[9]
特色
華中初級學院具包容性又富有競爭力的傳統是新加坡人眾所周知的。 儘管普遍被錯誤地認為是一所以華文為主的初院(部分原因是其校名,學生又多以特選中學畢業生為主),華中初級學院的文化多元。 華初提供馬來語和泰米爾語言科目,以及德語和法語等外語,以滿足學生不同背景和興趣。 學院的一系列課外活動也包括英語戲劇,當代舞蹈,以及其他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印度舞蹈等。[10]
華初在2005年與南洋華僑中學合併之前使用的院徽由四個向上的箭頭及一條橫槓組成。 這些箭頭代表了藝術,科學,技術和商業等初院原有的科系,以及代表德、智、體、群共同發展的教育目標,以及箭頭所示的持續進步。 把箭合在一起的橫槓表示團結和取得卓越。[11]原有院徽目前保留在華初原來的正門(現為華僑中學3號校門)的石碑上。
華中初級學院的院歌現為華僑中學的高中部校歌。 以英文編寫的院歌,反映了學院的理想,即成為共同學習和成長的多元種族環境。 學院1974年推介院歌時也同時推介了以同以譜曲歌唱的華文院歌版本。
原華中初級學院的制服是由首屆畢業的馬來女學生於1975年設計的,是華初的顯著特點。 男學生的制服包括兩件襯衫口袋的米色襯衫,制服的身份,配上長米色的長褲。 女學生的制服包括一件米色上衣和一條米色裙子。 合併後的華僑中學(高中部)目前保留了的制服。[12]
校園

華中初級學院的校園為現為合併後的華僑中學高中部校園,以前2006年之前由圍欄分開。華中初級學院極具標誌性的八角形中央建築是基於道教吉祥標誌的基礎上而設計的。它設有高中部的圖書館,課外活動室(CCA)等設施,為由學生主導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相鄰的教學樓設有三個講堂和一個禮堂,以及供人文和語言特選課程使用的特別空間。[13]
華初的校園以米黃色為主,而1986年重建前的最初校舍帶有十分濃厚的古典氛圍,故被賦予"黃城"這一美稱。"黃城"這一名詞也出現在華初以及合併後的華中高中部的"黃城夜韻"等許多作品和活動的主題中,成為華初的一大標誌。[14]
教學成就
根據新加坡教育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官方排名,華中初中學院一直被列為新加坡最頂尖的兩所初級學院之一。 該學院的藝術系和商業系也一直被列為全國頂尖的科系。 該學院在科學系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及整體表現方面,也被列為新加坡最佳的初級學院。[15]
學院在學術界,體育界,音樂界,文化界和藝術界都有良好的記錄。 它的許多畢業生後來成為科研,產業和政府領導人。 1980年至2005年合併,華初和萊佛士初級學院並列新加坡最頂尖的初級學院。 華初也是第一所為學生提供人文獎學金的學院。[16]
2005年與華中合併時,華中初中學院培育了無數的總統獎學金得主(人數僅次於萊佛士初中)。 此外,華初畢業生每年都會獲得政府和私人機構本科獎學金的份額。 每個畢業生中有15%以上的學生繼續在全球知名大學學習,如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 華中初級學院也是唯一同時提供兩個選修課程,即人文課程和華文語文特選課程的頂尖院校。
Remove ads
圖片展覽
-
華初原教學樓一瞥,1983年攝。近觀可見原教學樓的傳統建築風格。
-
華初原教學樓的大講堂概況,1983年攝。
-
華初原校園活動樓一瞥。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