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華南師範大學,一共有三個分館,分別位於華南師範大學的三個校區:石牌校區、大學城校區和南海校區,形成「一校三館」的格局[1]。三個校區的圖書館建築面積總和為8.2萬平方米,總共有4600多個閱覽席位,2010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第二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3]。圖書館的現任館長為高波,副館長為徐斌、王中向和鄭永田[4]

歷史

前身

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前身是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圖書館,於1933年8月1日建立,坐落於廣州市永漢路(現北京路粵秀書院街舊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內。教育家林礪儒擔任了圖書館首任館長,並著力籌集圖書經費。建館初期,館藏圖書僅有8000本左右,而且沒有系統的分類,導致查閱十分麻煩。隨著建設工作的進行,圖書館的館藏量逐漸增加,也進行了圖書分類編碼工作以方便檢索。1935年3月,勷勤大學師範學院改名為勷勤大學教育學院,因此圖書館也隨之改名為勷勤大學教育學院圖書館,館址不變。次年勷勤大學新校舍於廣州石榴崗建成,並設立了圖書館分館。 [5]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使得圖書館進行了多次搬遷和易名,共計搬遷十次,最後一次搬遷是搬回了石榴崗。在這期間,戰亂導致環境不穩定,使得圖書館業務難以發展。具體的搬遷情況如下表所示[5][6]

更多資訊 搬遷次數, 日期 ...
Remove ads

平穩發展期

新中國成立後,戰亂已經不存在,此時是發展期。1951年10月5日,受中南教育部批准,廣東文理學院改編為華南師範學院[7],圖書館的館藏也吸收了中山大學和華南聯合大學的一部分圖書[5]。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圖書館不斷擴大規模,包括圖書的購入和館舍的擴建。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也逐漸完善,在管理上也越來越規範。

曲折發展期

1966年,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中國國內陷入混亂,教育界更是遭到重創。隨著「以階級鬥爭為綱」潮流,當時的圖書館館長黃灼耀教授及其他幾位職工不幸受到了審查甚至是批鬥。圖書館內的大量的一般書籍以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的緣由被封存,僅剩下毛澤東魯迅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家的革命著作可供借閱[5]。在此期間,圖書館的實際作用被大大降低,圖書館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1970年,工農兵學員入學,華南師範學院改名為廣東師範學院,教育工作逐步恢復,圖書館也逐漸解封被禁的書籍。1973年,《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出版,廣東師範學院換用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並沿用至今。

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動亂平息,給圖書館提供了復興並繼續發展的機會。1977年5月,學院恢復華南師範學院的校名。鄧小平在恢復職務後推翻文化大革命時期林彪江青等人鼓吹的「文藝黑線專政論」和「教育黑線專政論」,提出要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事業[8]。華南師範學院圖書館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除了常規的購進新書外,還加強與其他圖書館的交流往來。

Remove ads

現狀

1982年,華南師範學院改名為華南師範大學並沿用至今[9]。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管理也逐漸電子化、網絡化、自動化,也引進了很多電子資源。1996年,華南師範大學入選中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9],圖書館也開始了新館籌建工作。同年4月份開始動工,1997年底基本完成土建,1998年底完成二次裝修,1999年開始對外開放[5]。此新館便是現在的石牌分館。

分館概況

華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的三個分館的館內格局如下[10]

更多資訊 樓層, 區域 ...
Remove ads

石牌分館

Thumb
石牌校區圖書館正門

石牌分館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的華南師範大學石牌校區,面朝紫荊西路,臨近政治與行政學院和特殊教育學院的院樓。前身是1948年所建的國民政府臨時總統府,1949後為華南師範學院辦公室,一直沿用到1997年才拆除改建為現圖書館。現建築共有五樓,每樓分為東座、西座和北座三個區域。其建築面積達2.9萬平方米,於1998年底建成並對外開放,現有紙質文獻約183萬冊,閱覽座位約1700個[3]

大學城分館

Thumb
大學城校區圖書館正門

大學城分館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的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面朝硯湖,背靠大學城中環西路。該分館建於2004年9月,即華南師範大學增設大學城校區之時。圖書館總共有六樓,建築面積達3.9萬平方米,現有紙質文獻資源約112萬冊,閱覽座位約1800個[3]。其中一樓是辦公室,不對學生開放。從正門進入圖書館,便直接到達二樓。在大門與門禁之間的區域,是圖書館漂流角,這裡的書籍不屬於圖書館的館藏,並非由學校圖書館所購買,而是由讀者投漂捐贈。漂流角的書籍分為教材、圖書、雜誌三類,借閱程序也跟圖書館館藏書籍的借閱程序不同。[11]

圖書館每樓分為A區、B區和C區三個區域,南面區域為A區,北面靠近勷勤路的區域為C區,中間的區域為B區。A區和C區一般是學科館,B區一般是自習區。

南海分館

南海分館坐落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南海校區,於2002年4月建成,建築面積達1.4萬平方米,現有紙質文獻資源約61萬冊,閱覽座位約1100個。[3]

相關事件

石牌校區圖書館的改造

Thumb
知識共享空間

2017年3月初,石牌校區圖書館的區域改造工作完成。此次改造是將一樓西座改造成「知識共享空間」,設有封閉式研修間、研討桌等,提供給讀者進行小組研討、學術交流等用途。而六樓南座則改造成至善堂,又稱文化沙龍空間,分為博雅齋、尚書房和聽雨軒三個部分。館長高波接受華南師範大學官方公眾號晚安華師的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改造是一期改造,花費300萬元人民幣建設經費,而針對一樓大廳的二期改造工程也即將開始。[12]

本次改造工作隨著校內師生通過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方式的分享,引起了校外廣泛的關注。3月14日,人民日報的官方新浪微博帳號發布了一則微博簡單介紹了改造後的石牌校區圖書館,引發了幾千名網友的轉發、點讚與回復[13]。這也使得「華師圖書館刷爆朋友圈」這一話題以55萬的搜索量登上當天的微博熱搜板第四名[14]

對於此次改造工作,大部分人表示舒適的閱讀環境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有不少外校的同學表示羨慕,希望自己的學校也有這樣一個圖書館。不過也有部分人表示此舉過於多餘及浪費資源,他們認為圖書館沒有必要裝修成咖啡廳風格,還是傳統的方形桌子比較適合閱讀。[15]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