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華南虎

老虎的亚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南虎
Remove ads

華南虎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也稱廈門虎中國虎南中國虎,是中國獨有的老虎亞種,在許多中國民間傳說和文獻記錄中都有出現。19-20世紀,被以製作中藥、威脅人畜安全等為由大量獵殺,1977年後雖已立法禁止,但數量已不足以恢復。最後一隻野生華南虎在1994年被射殺,之後再無確鑿證據證明野生個體存在,被懷疑已經野外滅絕

快速預覽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

種名 amoyensis 意為「廈門(Amoy)的」。

Remove ads

外形

華南虎屬於中等體型的虎,小於同處於亞洲大陸的東北虎孟加拉虎,但是大於蘇門答臘虎,雄虎身長約2.5m,重約150 kg,雌虎身長約2.3m,體重約110kg。尾長80-100cm。華南虎的頭骨要明顯的小於東北虎和孟加拉虎,雄虎頭骨的平均長度僅為318mm。從形態學上看華南虎和其他虎亞種的區別最大,頭骨長度與頭骨寬度的比值較大,體型修長,腹部較細,更接近老虎的直系祖先被認為是一個古老的亞種。

華南虎的條紋數量可能是虎的所有亞種裡面最少的,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和東北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

分布

華南虎主要棲息於海拔3000m以下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濃密灌叢中,是一種較為典型的森林動物。一般要求棲息地的森林覆蓋率在50%左右。在過去,華南虎幾乎遍布中國各地,數量也最多。其分佈遠除華南以外,還包括華東華中西南的廣闊地區,甚至陝南隴東豫西晉南等個別地區亦曾發現過。史書上對初的四川有「虎豹形如魑魅饕餮,穿屋逾顛,逾重樓而下,攫其人,必重傷且斃,即棄去,又不盡食也」的記載。直至清末四川人口暴增大量森林灌木被開墾為耕地,城鎮「虎患」才被解除。

直到1940年代在全中國仍然有約4000隻華南虎,多分佈於江西、廣東、湖南、福建、浙江、貴州,但由於人類大量獵殺,將虎骨、虎膽等製成藥材,數目大減。20世紀中期,南嶺地區成為華南虎的分佈中心,而鄰省的浙江湖北四川分佈則不太均勻。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後捕到的幾隻野生虎,過去20年來有人聲稱見到野生華南虎,但未獲証實。

Remove ads

生活習性

與其他的亞種相似,華南虎以獵食約15到200千克的有蹄類動物為主,包括野豬蘇門羚水鹿等,有時也會捕食在地面上活動的靈長類,雄性華南虎則會攻擊較大型的獵物,如亞洲黑熊等。21世紀以來由於華南虎的缺失,中國野豬的數量有泛濫的趨勢。

華南虎雖不喜歡長途泅水,卻能游過較狹窄的海峽,出現在像廈門等地的島嶼上[1]

發現與命名

19世紀初,美國自然學家卡德威爾到福建獵虎以製作標本,偶然在廈門島內發現一種體型小於東北虎、毛色深濃、頭部有「王」字斑紋的新虎種[2][3],遂向世界公佈消息,並將之定名為「廈門虎」[4]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華南虎)這個學名是1905年由德國動物分類學家 Hilzheimer 依據5個產自漢口的虎頭骨標本後所定名的。amoyensis這個名字是amoy(廈門)的拉丁化名詞,這是因為華南虎最早被發現於廈門島而定名的。

1916年4月15日黃昏,一隻華南虎從南太武(今漳州境內)隔海泅遊,並起伏於離鼓浪嶼港仔後不遠的海面上;次日一早,該虎便被當時鼓浪嶼工部局巡捕擊斃在日光岩腳下、中華路附近的一條巷(後稱「虎巷」)內[5][6]

研究與保護

滅絕過程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虎患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保護自己,群眾自發組建打虎隊,這一時期華南虎加速消失,從幾十萬隻很快就只剩下上萬隻。

中共建國後

1950年前後,中國進行了全民性質的以消滅老虎豹子野豬等危害農業生產為主題的打虎除豹運動,大規模的獵殺華南虎,僅僅1956年,全國就收購了虎皮1,750張。在華東地區,江西捕殺的老虎數量在全國是最多的,從1950年代,江西捕虎146頭,1960年代,江西捕虎85頭;福建捕殺的也不少,約 500隻左右;1966年,就連安徽也都捕到過虎。在華南地區,湖南各地陸續成立1000多隻獵虎隊,從1952年到1953年,捕殺的老虎數量高達170隻,十年間更是捕殺了647隻;在粵北、粵東等地,1953年至1963年,有一個專業打虎隊共捕殺了130多隻虎;1960-1963年河南省至少捕殺華南虎60隻。在西北和西南地區,華南虎向來較少,但同樣遭到大肆捉捕。1959年,貴州有30多頭華南虎被獵捕;到了60年代,大巴山地區已經不見華南虎的蹤跡,秦嶺地區的華南虎也滅絕。在華北地區,從1964年佛坪山一山民獵殺過一隻野生華南虎後,至今秦嶺地區就再也沒有看到人跡過的陝西華南虎的身影。

截至1976年,中國華南虎的物種數目由1950年代初的4000多隻急降至80隻以下,已經不足以進行大規模繁衍[7]。在江西,1970年後,華南虎年捕獵量不到10隻,1970年代共計捕得33頭,山西最後捕獲華南虎的時間在1974年,1975年以後再沒捕到過華南虎;在浙江,每年捕虎3隻左右;在河南,70年代初每年捕虎7隻左右;在廣東,年獵捕華南虎不到10隻[8],1979年,全國僅收得1張虎皮。

1977 年,文革四人幫被推翻,中國政府的對虎政策開始有所轉變,並立法禁止捕殺任何野生虎,1979年,林業部明文禁止獵殺華南虎,但直至1986年,中國各地仍陸續有獵捕華南虎的現象。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華南虎正式被法律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993年,中國政府明令禁止虎骨交易,並將虎骨從官方藥典中刪除。然而,繼1994年一隻華南虎在湖南被射殺和1999年江西宜黃華南虎殺人事件後,再無確切證據支持華南虎仍在野外存在。至於華北的華南虎則早在1978年便已滅絕,最後出現點為山西。

1999年7月4日,宜黃發生華南虎傷人致死事件。消息一傳出便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專家多次到宜黃考察,發現了大量的虎蹤、虎訊。半年之後,2000年2月28日,江西省林業廳正式宣布:江西發現了野生華南虎,確認以宜黃縣神崗鄉魚牙嶂為中心的雩山山脈,至少生存著5隻野生華南虎(雄雌成年虎各一隻,幼虎三隻)的種群[9]

2000年,江西宜黃再發生華南虎襲擊家禽事件,現場遺留的毛髮最終被確認為華南虎所留。

1999‒2005年,,在江西宜黃縣進行了華南虎的野外調查, 收集到大量的華南虎蹤跡信息, 其中包括15次足跡信息, 估計宜黃境內有1‒2個華南虎繁殖種群,數量為5‒8隻[10]

相關研究

根據1980~1982廣東省昆蟲研究所的調查,華南虎仍有30~40隻,分佈在粵桂湘贛黔川鄂豫8省。

1990~1992年,中國林業部與WWF合作針對粵桂湘閩四省進行調查,雖未發現實體,但發現了一些痕跡,因此調查認為4省交界處有20~30隻老虎[11]

1996~2000年,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各個有虎省都做了虎的相關調查,結果為:浙江3隻,江西4隻,湖北、湖南各5隻,廣東7隻,貴州9隻,總計為20~30隻。同一時期,廣東省也做了相關調查,結論是境內仍有5~7隻華南虎,分別為陽山、乳源、連山數量有3~5隻;車八嶺天平架1隻;仁化、南雄、樂昌1隻[12]

1998年,國家林業局組織第二次全國華南虎調查。調查一開始由東北林業大學副教授金崑負責。調查收集到不少信息,包括目擊、咆哮、腳印、抓痕、毛髮、獵物骨架或殘骸等,但沒有發現可靠的證據。

2000至2001年,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進行的全國野生華南虎及其棲息地大規模調查,沒有看見一隻野生虎的身影。在這次調查之後,學術界認為野生華南虎已經滅絕。

2007年冬季,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開展了「粵北野生華南虎野外調查」項目,但最終未發現野生華南虎存在的痕跡[13]

疑似案例

2003年春,海拔2660米的猴子石保護站,一百餘人集體種樹。有種樹人員突然發現一具在附近搭棚修煉的中年和尚的屍骸,僅剩下頭顱和腿腳。保護站站長袁裕豪觀察發現,沒有任何食物和炊具的和尚是在離開修煉處前往公路、距離還只有50米處時,被拖下去100多米,然後吃掉的,被懷疑是老虎所為。

同年9月5日下午,在保護站附近又有人目擊老虎,由於海拔高,保護站常年烤火。那天,雨也大,霧也大,風向也不對,烤火的煙倒灌進房子裡,目擊者只好帶著一隻狗去屋外散布,呼吸新鮮空氣。走到附近公路上,突然狗拼命往他腿下鑽。他往前一看,發現四五十米遠處,一隻老虎竟然在往山包上爬,而老虎前面100多米,有一隻蘇門羚[14]

2007年9月下旬,湖北竹谿縣地方植物考察人員在湖北省與陝西交界的竹谿縣豐溪鎮光頂山海拔約2400米的箭竹林下,發現大型貓科動物足跡。足跡長約9厘米,寬約10.5厘米,趾印成卵圓形,被懷疑是華南虎的腳印,而華南虎最後在湖北的可考紀錄出現在1983年。

2008年,江西宜黃再有男子疑似目擊華南虎,經專家團隊調查後,在科考成果鑑定會上,專家確認,有兩處痕跡為華南虎的腳印。為2002年發現華南虎糞便及腳印以來首次。

2010年的時有遊客在江西三清山發現疑似老虎的動物,再次引發熱議,並且該遊客還拍了一張照片,但由於距離過遠無法判斷是否為華南虎[15]

2011年,神農架科學考察隊於6月7日在神農架發現的大量大型貓科動物留下的梅花足印和毛髮,初步推斷是一隻體型較大的虎所留,考察隊長王方辰說,從現場系列痕跡鏈到後續室內所做分析比對,科考隊員在認真、慎重地深入研究後初步認定,腳印和毛髮的所有特徵均指向華南虎[16][17],至於神農架老虎的最後記載則出現在1993年。

保護行動

廣東韶關市於1990年建立了粵北華南虎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90467公頃。根據該保護區近10年調查顯示,華南虎在粵北山區活動頻繁,區內先後發現華南虎掛抓、腳印、糞便、虎嘯等信息36次,僅2002年就發現5次,其中2002年5月18日在樂昌市楊東山海拔1400多米處發現了華南虎糞便;同年11月28日又在仁化縣長江鎮臘樹下的地方發現華南虎一次咬死了5頭黑山羊,並留下明顯的腳印。據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多年來的觀察和研究,估計該地區有華南虎6隻在活動(分別為5隻成年虎,一隻幼虎)[18]

Remove ads

圈養狀況

中國華南虎的圈養始於1955年。當年從四川野外捕捉了一隻雌性華南虎,呼名「猛子」(Meng Zi),譜系號為「1」。先運到河北, 暫養一段時間後,轉運到上海圈養了15年,1970年又運到合肥逍遙津動物園,同年死去。1955-2001年間的46年來國內先後有 40 家大、中城市的動物園或公園飼養過307隻(譜系登錄的個體數)華南虎。其中雄虎158隻,雌虎117隻,另有32隻幼仔因剛一出生即死亡,未記錄其性別。在國外僅有蘇丹朝鮮等國的4家動物園飼養展出過6隻華南虎。

截至2010年10月,全世界人工飼養的華南虎數量共有110隻左右。在中國大陸它們位於各省市的動物園,但近親繁殖問題嚴重。研究員、探險家在華南地區四處尋找,但至今仍未有實質證據顯示仍有野生華南虎存在[19][20]。 科學家對中國動物園裡的華南虎進行基因研究,發現牠們都是雜交品種,所有圈養虎其實都有東南亞虎的基因[21]

蘇州中國華南虎蘇州培育基地,當中先後有5隻在南非進行野化訓練,並在南非共繁殖了7隻幼崽[22][23]

截至2023年,中國各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200多隻,全部為貴陽黔靈山公園中的1雄虎2雌虎和上海動物園中1雄虎2雌虎等6隻個體的後代[24]

Remove ads

復育

為了改變華南虎野外滅絕的命運,「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從2000年起相繼在英國香港創立的慈善基金會,旨在拯救中國虎。它是中國境外唯一一個以拯救瀕危的中國虎為宗旨的慈善機構。為了實現野化,重新放歸華南虎的目標,「拯救中國虎重引入」項目設了兩個主要分項目:中國虎野化工程和中國的中國虎試點保留地項目。

通過把圈養華南虎帶到南非訓練它們的捕食技能來恢復華南虎的野性以期達到最終放歸自然的目的。選擇南非建立野化基地是因為那裡具有良好的天然資源,專業的人員和大量野化動物的經驗,同時也可以提供大片空地和供老虎捕食的獵物(老虎和獅子的獵物有很多共同點)。從2003年9月兩隻動物園出生的幼虎從中國運抵南非開始到今天野化項目進行得非常成功,運到南非的老虎共繁殖了15隻後代(第二代加上第三代),存活11隻。由於一代虎已經掌握了捕食技能,二代虎已經不需要人類教他們如何捕食而只要向自己的母親學習就可以了。該項目最初計劃是在2008年將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具有捕食能力的虎後代送回到中國建立的老虎試點保留地中,同時一代虎繼續在南非繁殖。但是由於中國選址建區等工作進展比預期的緩慢,至今工程未能讓老虎們「榮歸故里」。

從2001年開始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和中國林業局野生動物研究中心就組織了拯救中國虎南非專家組和中國專家在中國四省十個被選地進行了考察。南非專家於 2003 年 11 月抵達重慶市,之後在四川、湖南、江西和福建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拯救中國虎南非組由皮蘭斯伯國家動物園第一任園長 Jeremy Anderson 博士率領。第二輪在 2004 年 2-3 月對被選地前兩名進行了經濟評估考察。湖南和江西同時被推薦為中國虎重引入先鋒保留地,等待中國林業局批准。一旦合適的地點被確定,棲息地的重建工作將在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的南非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具體討論圍欄計劃,圍欄之後引入獵物種群和其他食肉動物到試點保留地,建立良好的保留地華南虎管理體系和機制,為中國虎從南非返回家園做好準備。

Remove ads

文化

備註

參考文獻

相關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