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卓歇圖
传为五代画家胡瓌之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卓歇圖,為五代時期畫家胡瓌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縱33cm,橫256cm,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該圖舊傳為五代契丹畫家胡瓌作,據畫中大多數人物髡頂、腦後垂雙辮的髮式和方頂黑巾等特點,符合金代女真人的風俗,故極可能出自金代漢人畫家之作。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5年10月28日) |
分析
全卷均在描述女真貴族在狩獵歇息時邀南宋使臣宴飲觀舞的情景。前半段為立歇部分,馬背上的獵物點綴了人馬剛從追逐和喧鬧中轉入了靜態。馬群的盡頭是走向樂舞場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樂舞兩段有機地結合起來。舞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舞,構成全圖的高潮,顯示了作者處理大場面中人馬動靜、聚散的藝術能力,充滿了濃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氣息。[1]
該圖引首有清代張照書「番部卓歇圖」五字,後幅有元代王時,清代高士奇、張照的跋文。本幅及前後隔水有「忠孝之家」「吳龍之印」「石閶」「簡靜齋」「高士奇圖書記」「江村秘藏」「竹窗堂章」(半印)等多枚鑑藏印記。[2]
作者
胡瓌為五代時期至遼代著名畫家,他的畫作以契丹族的游牧生活為題材,世稱其作品「能曲盡塞外不毛之景趣」,是「當時之神巧,絕代之精技」,善於表現北方草原水草放牧、游騎馳逐射獵、精描民族生活習俗,以及遼闊草原荒漠、冰天雪地的大自然壯麗景色。又精於刻畫穹廬、帳篷、氈幕、弓箭、鞍韉等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用具。他的作品充分展示契丹人生活真實面貌,反映出濃郁的時代氣息。非常善於畫馬,用筆精妙,清勁細密,骨骼體形強勁有力,生動傳神,猶如真馬奔騰,一望可知為馳聘廣漠草原之駿馬。筆法兼有胡馬、漢馬的形態。五代大梁人劉道醇所著《五代名畫補遺》,稱其畫為「能曲盡塞外不毛之景趣」,「握筆落墨,細入毫芒,而氣度精神,富有筋骨。然纖微精緻,未有如瑰之比者也」。[2]
參考信息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