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楊士琪卓越貢獻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北電影獎楊士琪卓越貢獻獎(英語譯名:Yang Shih-chi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是曾於2017年至2020年於台北電影節頒發的獎項,以已故《聯合報》記者楊士琪命名,獎勵具有終身為電影事業貢獻的人士[1]。該獎項前身是楊士琪紀念獎與卓越貢獻獎(台北電影獎)[2]。該獎項在2017年,與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合併為「楊士琪卓越貢獻獎」[3]。2021年起,恢復為楊士琪紀念獎獨立頒獎。
Remove ads
歷史
1983年,中國影評人協會看完中央電影公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後,寄信至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檢舉該部電影,稱戲裡萬仁執導的第三段《蘋果的滋味》有「醜化台灣人民」,因此要求中影刪剪四段相關內容,否則禁演。但萬仁在《聯合報》總社門口打電話找到支持台灣新浪潮電影的記者楊士琪,報導該起事件。由於臺灣多家媒體也跟進報導該起事件,中影在輿論壓力下收回修剪的成命,《兒子的大玩偶》得以上映未刪減的版本[1]。
1984年,楊士琪因氣喘病發作辭世。1985年,導演楊德昌在他的電影《青梅竹馬》片頭,特地以中文黑底白字並加註英文字幕寫著「獻給楊士琪,感激她生前給我們的鼓勵。——製作全體同仁致敬」,全長六秒鐘。隨後,楊士琪前友人及電影界與新聞界的25位好友聯合倡議組成「楊士琪紀念獎工作委員會」,決定每年選出一位富有道德勇氣並努力開創新局、提升電影地位的傑出人士,頒給「楊士琪電影紀念獎」以資鼓勵,並彰顯楊士琪生前熱愛電影、勇於創新的精神[4]。
Remove ads
歷屆得獎名單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