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吳敬梓紀念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吳敬梓紀念館,即南京吳敬梓故居秦淮水亭,是吳敬梓移家南京後購置的寓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的青溪與秦淮河匯流處的淮清橋附近的東關頭路25號。
此處據稱位於南朝文人江總的宅第遺址附近[1][2]。到宋代,則為段縫居所以及馬光祖的青溪園,「當時號小西湖」[3]。明代為尚書顧璘的息園。[4] [5]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二月[6],三十三歲的吳敬梓(1701-1754)舉家離開故鄉全椒,移家南京,購置[7]秦淮水亭作為寓所,生活20餘年,在此創作了長篇小說《儒林外史》,作品中的主要場景也設置在他居住的南京,充分展示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
1997年秦淮區政府復建吳敬梓紀念館秦淮水亭時,選址於桃葉渡8號,對外開放。吳敬梓研究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陳美林應邀撰寫石碑《秦淮水亭重建記》,以《寓居秦淮》、《絕意士途》、《繞城暖足》、《憤世著書》為題概括了吳敬梓移家之後的生活。這處故居後變身茶館、包子鋪,2015年4月搬遷到隔秦淮河文正橋相望的東關頭路25號新址對外開放,新老兩處吳敬梓故居相距200米左右。[8] 紀念館內布局與展陳均圍繞吳敬梓與《儒林外史》創作。2018年初,吳敬梓紀念館正式免費對市民及遊客開放。[9] 門聯「儒冠不保千金產,稗說長傳一部書」是康有為女弟子蕭嫻的手筆。
吳敬梓紀念館自2021年5月19日閉館修繕、布展,2021年9月22日重新開放,由秦淮河研究院主辦的「吳敬梓與他的時代——明清儒林意趣」展覽啟幕。展覽分為風、花、雪、月四個分主題,通過社會流行風尚、儒林士子居住的社會及家庭環境,考察即將解體前十八世紀的儒林秩序。[10]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