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梧桐樹事件

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京梧桐树事件
Remove ads

南京梧桐樹事件起源於2011年2月底,南京市政府為建設南京地鐵3號線以及10號線,計劃將南京市主城區內許多於上世紀中期栽種的英桐(二球懸鈴木)等樹木移栽。其行為造成了部分南京市民的強烈不滿,他們發起活動要求保護南京市內的行道樹。因為懸鈴木被大部分人誤稱為「梧桐」,許多媒體也將該事件稱為「梧桐樹事件」。

快速預覽 日期, 地點 ...


歷史背景

Thumb
太平南路街景,未被修剪的英桐,攝於2011年5月28日

行道樹栽種

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奉安大典,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在靈櫬經過的中山碼頭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東路、陵園路,以及中央路、中山南路沿途栽種了2萬棵懸鈴木(後被今天的南京市民習慣稱為「法國梧桐」)[1]。此後,梧桐作為主要的行道樹種,屹立在南京近百分之八十的主街道邊,成為這個城市最明顯的環境特徵之一。[2]

195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懸鈴木達到了約10萬株。但自1990年代起,由於道路拓寬等工程,南京市內的懸鈴木或遭砍伐或被移走,其中種植於民國時期的2萬棵懸鈴木只剩下了3,000棵左右。[1]

地鐵建設

在2006年建設南京地鐵2號線(於2010年竣工)期間,按照南京市有關領導要求,地鐵部門曾多次召集專家對方案進行諮詢論證因施工需要而移栽行道樹的問題。最初工程計劃移栽樹木1065棵,後來對具體車站的設計和施工方案進行了數次修改,以避開大樹,最終遷移190棵,為此工程投資增加了5,000萬元。據報道,當時南京市園林局曾承諾「190棵遷走的大樹確保不死一棵」。[1] 然而,記者朱福林在南京晨報上的一篇報道揭露了數年前因地鐵二號線工程而被移去遠郊苗圃的一批幾十棵大樹的遭遇。[2] 經園林專家蔡劍華研究員認定,移植在萬達紫金明珠南側的這批83棵大樹僅有15棵還活著,不到20%的存活率與官方保證的80%(甚至100%)保證形成鮮明的對比。[3][2][1]

事件

移植行道樹

2011年,在南京地鐵3號線建設中,市政府計劃在沿線除市政府站和浮橋站之外的11個站點處移走600多棵樹木,其中200多棵是1950年代種植的懸鈴木,其餘還有臭椿、高杆女貞欒樹等。2011年2月底,南京地鐵3號線開始大規模動工。大行宮站附近長江路太平北路一帶有49棵懸鈴木被砍去枝幹,移植到江寧區麒麟鎮某苗圃。[1][4]

民間輿論與政府部門的互動

在發現長江路、太平北路等處的懸鈴木遭到鋸伐後,部分南京市民開始在網上關注此事,而後市民對這一破壞綠化的行為表示抗議。[4]黃健翔孟非等社會人物在微博上對該事件表示關注並予以譴責,希望立即停止此類行為。[4]針對南京市民及網絡輿論的指責,南京市政府發言人首先表示那些懸鈴木是被移植而非砍伐,[4]同時也表示對「民眾的誤解與憤怒表示理解」,但是發言人並未就根本問題作出回應。[4]

3月14日,中山東路沿線的懸鈴木上被人們繫上了綠絲帶,這是網友自發發起的「綠絲帶行動」,在懸鈴木上繫上綠絲帶以抗議被伐。[4]3月15日,中國國民黨立委邱毅在微博中表示「若南京市政府再不停止砍樹,他會在國民黨中常會提案護樹」,事件終於迎來轉機。次日,邱毅在國民黨中常會中提案,希望透過海協會海基會,協調南京市懸鈴木砍伐事件。[5]。而國台辦在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中稱相信南京市政府會妥善處理此事[6]

3月19日下午,上千南京市民在南京圖書館前集會抗議政府砍伐遷移樹木,抗議人群與事先來到現場的警察並未發生大的衝突。[7]

3月20日,南京市副市長陸冰稱,地鐵三號線的移樹工作已全面停止。而政府將公開徵集民意,以進一步優化地鐵建設方案,事件告一段落。[8]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